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20834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介柳州市君武民族风情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余件(套)。馆内建筑具浓郁民族风情,馆舍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型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生活用具、民族生产工具、民族手工艺文化组成。主要从事民族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等活动。 本博物馆目前收藏了很多有价值的民族风情文化藏品,如侗家的榨油坊、水碾坊、苗、侗、瑶族的民居楼、侗族古乐器、民族刺绣、民族古生活用品、古生产工具等,馆内的藏品均向藏友和游客群众开放。民族服饰这是一架纺车。在侗家,纺车有两种,一种是脚踏式,一种是手摇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是手摇式。不管是哪种样式的纺车,它都主要由支撑架、摇柄

2、、传动轴、大传动带、小传动带、卷纱针、卷纱筒等这几样构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摇动遥柄,带动传动轴和卷纱针和卷纱筒,将绵花纺成细线。 侗族地区,家家户户都有纺车,聪明能干的侗家妇女个个都会纺纱织布。侗族姑娘们从小就受到母亲的影响,学会煎花绣鞋,纺纱织线等手工艺。姑娘长大后,父母或兄长就到山上砍来金鸡木、青冈树、梨树、枇杷树或油杉,先放在通光处阴干,自己或请木匠师傅精心制作纺车。然后,再用当地产的生漆打底色,再刷上一层树脂漆或桐油熬制的光油,不但让整架纺车防腐防潮,还让纺车呈棕红色或板栗色,光亮夺目,美观漂亮。侗族织布机。这种织布机由脚架、撑杆架、重(两片)、扣(两片)、卷纱轴、卷布轴、拍板、

3、坐板以及梭子组成。织布机一般放在吊脚楼廊楼边。家里的妇女只要一有空,就上织布机。织布虽是一个轻巧的活路,但是要有一个较好的织布手梭,遇到断线要会接头,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是个手、脚、心、眼要同时用上的活路。织布是侗族妇女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聪明手巧的侗族妇女织出的布料,拿来制作的衣、裤、裙、围腰、绑腿、鞋袜等,都极为出色,很是有名。特别有趣的是,织布更是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候。过去,侗族姑娘夜里织布时,男青年听到织布声,就会踩着月色,点着松明或打着电筒,来到姑娘织布机旁,弹着琵琶,拉着牛腿琴,吟唱情歌。姑娘听到动情处,就会停下来与心上人对歌。侗族妇女的审美观念,体现在其秀品和首饰上。每逢节

4、日喜庆之时,侗族妇女都身着盛装,脚穿绣花鞋,头、手、颈、胸和腰挂戴着各式各样的银饰,走起路来,银兴四射,叮当作响。在侗族家人看来,银饰是家境富有的象征和美丽高雅的标志。踩歌堂、吹芦笙、斗牛等大众场合,就是她们展示的时候。青年男女之间,银饰既是互送给心上人的定情礼物,更是辟邪消灾,保佑平安的吉祥之物。瑶族是个以迁移频繁,分布面广而著称的民族,主要有:盘瑶、花瑶、排瑶、花篮瑶等十多个支系。瑶族人民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瑶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

5、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我们这里的瑶族男女各有两套民族服饰,黑色的是平时的着装,带有银饰是节日盛装侗族银饰种类很多,主要有头饰、颈饰、耳饰、服饰、胸饰、手饰、帽饰等。侗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刺绣,主要分为衣饰绣,绘画绣,剪纸绣等几种,一般是用丛线绣在童帽、衣服、围腰、花包、鞋子、鞋垫、被面、枕套等的面上。刺绣选用的颜色,更据各人的喜爱而有所不同。老年的妇女喜爱素雅的绿色、棕色、朱红色,姑娘则喜爱色彩鲜艳的红色、白色、蓝色、黄色。刺绣的方法大同小异。多采用白描手法勾画,然后将画好的草图铺在布上,用笔蘸白粉水画线,然后再把以织好的绣花线镶上,用各色线缝好。侗族刺

6、绣具有造型精巧,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色彩浓厚的特点。侗族刺绣取材范围广泛:有取材于花草树木的,有取材于飞禽走兽,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真有龙凤飞舞,鸟蝶争艳的感觉。侗族姑娘从五六岁起,母亲就像她们传授刺绣技艺和绘画诀窍,并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悉心教导,年复一年,从不间断。银饰银饰是侗族地区一种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侗乡处处可见精湛的银饰工艺品。侗族人民不仅喜爱银饰,而且自己能制作银饰,所有的银饰都是本民族的工匠所制。民族乐器 芦笙介绍词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竹制乐器。在侗乡, 一般每个村寨或房族,都有自己的芦笙队。小的队有十多人,大的队有

7、三十至五十人。一年四季,除了谷子抽穗时节禁吹外,其余时间都在吹芦笙。每到吹芦笙的时候,在芦笙坪上,芦笙手们心情地吹,声音婉转悠扬,迷人动听。明人邝露在其赤雅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幅场景“侗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为混沌舞。”这里的“吹六管”,就是吹芦笙了。这就说明,很早以前,侗家人就已经学会了吹芦笙。侗族芦笙曲调有八十多种。高低音调,搭配和谐,曲调悦耳。侗家人记芦笙谱,大多用“一线谱”记录法。就是它的书写是一线式,为竖写,并以不同符号压着线中或线外来表现高、中、低三个音。侗家人不但会吹芦笙,而且还能边吹边跳,这叫跳芦笙。以蹲、跳、走为基本步伐,其中流传最广的有“织布”、“斗鸡”

8、、“顶碗”、“打鼓”、“踢坡杆”、“上三角柱”等多种传统跳法。琵琶及琵琶歌介绍词侗族琵琶,是侗族民间常用的一种弹拨乐器。形似汉族的三弦。分大小两种,形状构造基本相同。大琵琶长一般一百二十厘米左右,其中大约音箱长三十厘米,宽二十五厘米,柄九十厘米。小琵琶长八十厘米左右,相应的音箱等各部位构件也缩小一些。琵琶音箱呈扁圆状,内镂空,以杉木薄板蒙面,用松香或牛胶粘合而成。音箱顶端钉一打眼的小牛皮,系拴琴弦用,音箱面置马鞍形码子。琴柄为长把,尾端如鱼尾,向后微翘,凿有方孔,插有扭弦把,为扭弦及调音用。另置角制拨片,为拨奏用。琴弦为牛筋,分母子弦和内外弦四根。侗族琵琶弹唱,声音洪亮,节奏自然,表演方式随意

9、,边弹边唱,男女不限。在三江地区,主要是男子弹唱。琵琶歌曲调流畅,旋律性强,一般用自然嗓演唱,唱腔吻合语言,各方言有不同的曲调。有抒情和叙事两大类。抒情歌有短有长,短歌多即兴创作;长歌往往只有两上简单的情节,却大段大段地抒情。传统的抒情长歌,以情人歌最为著名。另一类叙事长歌却由民歌发展成民间曲艺了。这类长歌,少的一二百行,长的千多行,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述事咏人,抒情论理,文学水平较高。叙事长歌有两种体裁,一种只唱不说,篇幅较短,侗语称为“嘎常”;一种有说有唱,近似汉族的苏州弹词,发挥“说、表、弹、唱”四大艺术技巧,篇幅较长,有连唱若干夜的巨篇,侗语称为“嘎经”。牛腿琴介绍词(手拿一个牛腿琴)

10、这是一把侗族牛腿琴。它因为形如牛腿而得名。它也是一种侗族的民间乐器。牛腿琴由音箱、琴杆、调音弦把和弓子组成。琴长四十五厘米左右。音箱镂空,薄板蒙面,音箱顶端楔一钉,为弦头活结套用。音箱面梯形,琴杆由琴头开始向琴尾缩小,尾端如鱼尾,向后微翘。调音弦把插在琴杆尾部,用作扭弦定音之用。弓子为细竹,拴上马尾鬃或棕丝而成。牛腿表演的场合、时间不受限制,一般在晚上玩乐唱歌时作伴奏用,以增加音乐的欢乐气氛。牛腿歌大多是抒情短歌,节奏平衡轻快,音调柔和,舒缓委婉,情意绵绵,有飘逸回环之美。 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 本馆收藏侗族人民传统生产生活实物用品100多件,既有劳动的生产工具,也有日常生活用具,竹编饭篓、竹箩

11、,工艺精细,经久耐用。竹篮、细篾斗笠,鸟笼等,不仅是侗族人民喜爱的日常用品,而且工艺讲究,式样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只是随着历史的进步,一些工具和用具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历史的见证。 侗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造林传统,自古与森林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披的蓑衣,戴的斗笠,住的木楼,使用的竹筷、木盆、木桶、扁担,建造的木桥、木船,耕田种地的木犁, , 、木耙、木锄等等,无一不是森林的赐予。侗族地区的林木,早在世纪即已开始输入中原地带,随着杉木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从事林业生产活动。装饭篓、“钵-上山下地或者长时间外出的时候,侗族喜欢把糯米装进用干老的白瓜壳制成的独特饭具中,这种饭

12、具侗家叫做“钵”,用这种“钵”盛饭,即可以保温,又可以保润。酸坛-侗家嗜酸,有侗不离酸之说。这是因为侗家人日常做菜时,几乎都离不开酸。到侗寨,不论走到哪家,基本上家家都置有十几个酸坛,常常是一个酸水坛、一个醋水坛,一个腌菜坛、一个腌鱼坛,然后再一个腌肉坛等。侗家人制作酸食的品种很多。以肉类而言有猪、牛、鸭、鹅、鱼、鸟等;菜类就多了,有青菜酸、竹笋酸、蕨菜酸、萝卜酸、生姜、豆酸等等。酒坛-酒“侗族爱喝酒”,在侗族的传统习惯里,酒是待客的必备之物,每个家庭酒的用量都相当大。人们大多喝自己酿造的酒(俗称农家酒),粮食丰富之家,一年要酿好几锅。侗家用当地特产香糯酿制的坛装老窑糯米酒,味醇香浓,俗称香糯

13、酒,久负盛名。茶篓-采茶用具,都说采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产量较少的一些名贵品种,更是要求严格:老人不能采,因为年老了眼花,分不清茶芽茶叶;男人也不行,因为手粗力也重,容易掐断嫩芽;只有能干、心细、手巧的女子才有可能胜任。不过,只要多学多看,相信你也能行。 采摘时,忌用指甲掐,这样容易弄伤芽柄造成掐痕,焙制出来的茶叶经水冲泡便呈黑头,品相大跌。正确的采摘,应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用力要巧。其中奥妙全在“掰”与“提”的巧力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摘下的每一颗茶芽完整而不被弄伤。饭甑-侗家一年四季都喜欢吃糯米饭,而作饭的方法也很讲究,他们不直接把糯米放进铁锅里煮而是晚上将糯米放置于木桶内用冷水浸泡

14、,第二天早上捞起滤干,盛入饭甑(木制蒸笼)用蒸气蒸熟。这样证的糯饭,不烂不焦,气味香浓,粒粒白似珍珠,柔软而有弹性打糍粑-侗族人都要打糍粑,糍粑有两种:一是碱水糍粑,一是白糍粑,碱水糍粑用禾杆草烧成灰取碱,再用碱水浸泡糯米,白糍粑则只需清水浸泡。糯米浸胀后,用甑子蒸熟,放置于木糟中舂烂,或用石璀舂,捏成碗口大小的小糍粑,或盆口大的大糍粑,这样打成的糍粑,滑嫩如凝脂,是过年过节的佳食,也是送客的礼品。茶壶-侗族人平时喝的都是茶油,茶油树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整个生长过程不需使用化肥农药,因此茶油是纯天然的有机食油。经常食用茶油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是高血压、心血管病、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用油。茶油不仅是食用油中之珍品,而且是人们滋润皮肤、护理泽发的天然化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