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2080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工作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17年,市供销社在达州市供销社和*市脱贫攻坚办的具体指导下,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充分发挥供销社网络健全、主体多元、贴近农民的独特优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在流通营销领域实现助农增收目标,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2017年,分别在石窝镇贫困村罗家庵村、太平镇贫困村水窝子村规范建设“*市乐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市水窝子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新建服务网点12个;恢复重建乡镇基层供销社22个;在贫困地区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社27个;在贫困地区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3000亩;在贫困地区供销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52元,超过达州市供销社下

2、达各县(市、区)供销社40元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民增收步伐,预期脱贫奔康,市供销社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脱贫增收工作,市供销社决定以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推动粮油产业、特色茶果产业、特色经作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畜牧渔产业等农产品产销对接为重点,以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为补充,以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和减少生产经营支出为路径,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 (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供销社组织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在大竹镇、花楼乡、曾家乡、八台乡等22个乡镇恢复重

3、建新型供销合作社,提前实现全市乡镇所在地基层供销社全覆盖;二是新培育社有龙头企业1个;三是建设国家标杆基层社1个;四是参与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其中贫困村2个;五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社90个,其中贫困地区27个;六是培育新型农民经纪人125人。 2。健全贫困地区农资配送网络 (1)转型农资经营思路,摆脱传统农资经营模式。一是结合现代农业与农资经营品种的适时调整,抓品牌、抓渠道、抓土地托管、抓科技服务,签订优质水溶肥料、史丹利有机肥、无公害新农药在多个县市区域总经销,主动掌控市场价格。二是淡季做销售,避免季节性竞争,突破销售环比上升,市场占有率显著扩

4、大。 (2)改造升级庄稼医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近年在*市各乡镇及行政村按标准化建设庄稼医院167个,其中乡级52个,村级115个。每年集中开展庄稼医生技能培训、村社农民培训会、农民田间现场培训会。累计开展庄稼医生及农民培训会达24000余人;每年在不同乡镇开展优质化肥、种子、农药田间示范片种植,累计面积达2300余亩。提升了企业农化服务水平,凸显了供销社“三农”服务职能。 (3)抓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是成功申报了*省2015年重点物流项目,获得了省物流办及省供销社340万元专项资金。对原有网点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农村物流配送网点97个,改造化肥配送中心一个,搭建了物流信息平台一个,累计改造

5、面积达13000平方米.二是完成配送车辆的统一购置,负责干线运输,采取乡镇网点与企业共同筹资的方式购置皮卡车30辆作为终端配送,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服务。三是做到了“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及制度承诺、统一电子商务结算。通过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和中国农行e农管家,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转款,形成网上统一支付,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与网点形成了融资平台;平均为每个网点节约物流成本近2000元,整合了网络及物流资源。 (4)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以土地托管服务为重点,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以农资供应、代购代销、以销定产、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

6、加工、产销对接等为主要内容,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市供销社社有企业市兴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实施并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托管项目,土地托管面积6600亩:一是在魏家乡建设托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二是改建农资仓库2000平方米;三是购置硒李加工设备10台,购置土地托管农机设备61台套;四是建设基地灌溉设施。深度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有利于形成更紧密的“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增强企业实力,带动农民增收。 (三)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助推三农生态发展 *市供销社助推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建立“农村、农业、农民”生态服务链为目标,以“实体经济+互联

7、网”为契机,主动跳出“农村淘宝”模式,积极拓展思路.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内部信息化管理+互联网)、三大核心(农资产品/农副产品/团队组织)、六大系统(工业品下行/农副产品上行/城乡物流配送/农村土地托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物联网在线监控),有效对接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通道,实现了农资农产品供应链闭环运营模式。通过内部信息平台,先利用有销售渠道的农资产品做好线下,依次扩充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农产品上行等业务,有步骤地使农村电商走向成熟化和规模化. (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1。白沙润豪农村资金互助社以资金互助合作为抓手,将农民社员的闲散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不光解决了农民

8、群众融资难的困境,又拓展了供销社为农服务新领域,让供销社改革为人民群众所认知,真正展现了供销综合改革新成果。 2。积累了金融业务经验。在试点中通过对资金的组织和投放动作运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运行质量及效果监管的探索,掌握了一定的金融业务技能,不光为我们供销社提供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金融业务人才,也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促进入股社员农业产业发展。社员程祥安是资金互助社发起社白沙润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今年夏季黑鸡养殖出现了疫情,合作社内部有23户养殖社员急需资金进行防疫,程祥安立即申请使用资金互助社周转资金3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确保了农户不受更大的损失.

9、 同为互助社成员的市南虹商贸公司是省级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项目,公司建厂和设备及农产品基地总投资已达2500万元,2017年上半年新增竹笋及豆制品两条生产线设备又投入了500万元。投产后,生产流动资金缺口较大,重庆、广州的产品订单完成受到影响,公司作为合作社成员向*市润豪资金互助社贷款20万元,用于富硒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加工厂购买原材料,确保生产不断档,按期完成外销订单任务。 (五)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从2015年至今,市供销社对石窝镇罗家庵村开展精准扶贫,严格按照市脱贫攻坚办扶贫工作安排部署,一是开展机关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帮助贫困户异地移民搬迁,三是发展“五小”庭

10、院经济,四是开展每月组织一次爱心帮扶活动,五是实施企业、贫困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订单农业,六是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七是开展村容村貌文明新村建设活动,八是开展村委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建设,九是协助搞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争取各项资金10万元,赠送贫困户化肥、种子11吨,传授农业技术,发放农业技术宣传单5000份,帮扶农户425户,帮扶人口1670人,脱贫63户,增强了农民对供销社的认可,提升了供销社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销社系统为农增收项目少,自身实力弱,为农增收效果不明显。 2。留守农民农业收入的主渠道仍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农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3。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11、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 1。培育专业合作社。围绕粮油、果蔬、茶叶、食用菌、畜禽、水产、农机服务等多个产业,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抱团闯市场,规模创效益. 2。做强资金互助合作社.巩固润豪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成果,在规范运行、防控风险的情况下,开展增资扩股,有效解决互助组织成员资金缺乏问题。 (二)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助农增收 1.培育基地增效于农。紧密结合系统开展土地托管服务,2018年,力争托管土地达10000亩. 2。技物服务惠利于农。充分利用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优势,由农资企业直接对接种植大户,尽量减少流通环节直达销

12、售终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继续抓好化肥淡季储备和供应,通过投放储备化肥有效稳定农资市场,减少农民生产性支出。进一步加大庄稼医院升级改造力和庄稼医生培训轮训力度,积极开展农资技术、配方施肥、农机植保、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贴近农民。 (三)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助农增收 1。大力开展农超对接.积极推运专合社和种植大户农产品进入供销系统自有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加强产地市场、集配中心、社区菜场、生鲜超市等建设,构建联结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加快建设南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水平。 2。大力开展农企对接。切实发挥南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户“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申通龙头企业原料、产品、市场连接,构建农企利益紧密联接机制,实现农企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