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20687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叠问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叠问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叠问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叠问题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叠问题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叠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的编排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再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从而认识重叠问题,初步体会集合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限于认识水平,三年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设计理念:教材把“重叠问题”安排在“数学广角”,“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常规课相比,它更重视“通过观

2、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的隐性数学知识,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我们将灵活选取教学素材、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活动过程力求朴素、简约、有效。教学目标:(1)读懂集合图,初步体会集合思想;(2)会用集合图表示事物,借助集合图理解数量关系;(3)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教学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会用集合图表示事物。教学难点:能正确用集合思想

3、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课件出示:三(3)班参加学校跑步比赛的运动员名单:50米 黄灿灿 黄莹莹 钟杨克 陈知桐 潘姿宇100米 黄灿灿 黄莹莹 钟杨克 方芳舜 左东艺仔细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导学生读统计表,获得以下信息:)参加50米的有()人,参加100米的有()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人。(为什么是7人而不是10人?由此引入新课)。二、深入探究。1.借助“运动员签名”游戏,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以上参赛运动员的组成情况。(1)出示空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看,从这个图中你看懂了什么或者想提出什么问题?(2)请运动员上来签名。2.在集合图下引导

4、学生求出两项参赛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5+5-3=7(人)3.追问:为什么要减3?4.学习课本例1.课件出示:(1)让学生观察下图,问:你看懂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2)小结:语文小组有(8)人,数学小组有(9)人,两个小组一共有()人。列式:8+9-3=14(人)或5+3+6=14(人)(3)用课件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语文小组的人数+数学小组的人数-重复的人数=两个小组的总人数4.归纳并揭示课题:重叠问题三、实践应用。1.下面那些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那些在水里?2.练习二十四第2题。3.小明和同学们排成整齐的方块队型做操。(1)从左边数他是第7个,从右边数他是第8个,每行站了多少人?(2)从前边数他是第6个,从后边数他第5个,一共站了多少行?(3)根据以上两个信息,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4.脑筋急转弯:两对父子去参观动物园,他们只买3张票就可以进去了,为什么呢?四、全课总结。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