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20579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这种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享有发言权。二、主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 、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1. 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

2、,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2. 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二) 、内部化理论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

3、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内部化理论的3个假设: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3. 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内部化过程取决于4个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指与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等有关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2.区位特定因素,指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起交易成本变动;3.国家特定因素,指东道国的政、法、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4.公司特定因素,指不同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哈佛大学维农教

4、授提出,他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3个阶段不同阶段决定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决定了公司有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战略。1. 在创新阶段,创新国垄断技术,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本对生产区位影响不大,最有利的是安排在国内生产。企业主要靠产品差别或技术垄断占领市场。此阶段需求主要在国内,对于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主要靠出口,而不是直接投资。2. 在成熟阶段,新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和寡占市场地位被削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降低生产价格成为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此时企业一方面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利用价格竞争维持和占有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劳动力成

5、本略低的国家,以避开进出口关税和其他壁垒。3. 标准化阶段,产品完全成熟,技术优势丧失,竞争焦点和基础是成本和价格。企业将直接投资于生产产品工资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转向另一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四) 、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由日本小岛清教授提出。该理论3个基本命题: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合理的;2.比较优势可以说明国际投资的原因;3.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美国不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外直接投资用该从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凡是在本国已经趋于比较劣势的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五)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由英国邓宁教授提

6、出邓宁认为他提出这一理论的两点原因:1.国际生产格局的变化;2.缺乏统一的国际生产理论。邓宁认为,他的理论将特定垄断优势、国家区位与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方法,所以可以称为综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3个必须同时具备的优势:1. 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国外企业的优势,必须是企业特有的、独占的,在公司内部能够自由移动,并且能跨越一段距离。2. 内部化优势,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益。3. 区位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地理距离、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运输与通信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国际生

7、产折衷理论的贡献:1.采用折衷和归纳的方法,吸收借鉴此前的最新理论,做出独到贡献;2.涵盖和适用范围宽;3.能较好地解释企业选择国际化经济活动三种主要模式的原因;4.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学说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最新进展和创新(一) 、服务业直接投资理论比较典型的有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邓宁认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应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1. 所有权优势。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主要有质量,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技术和信息,企业的信誉和品牌,人力资源,创新等。2. 区位优势,主要表现为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东道国政治体制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

8、,聚集经济等。3. 内部化优势。主要表现为避免寻租而节约的成本,弱化或消除要素投入在性质和价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质量保证,避免政府干预等。(二)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1. 小规模技术理论,由美国威尔斯提出,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投资具有三点优势,即小规模技术优势,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物美价廉优势。2. 技术地方化理论,由拉奥提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由坎特维尔和托兰提诺提出,该理论强调技术创新是一国产影响着发展中国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的技术积累与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直接相关,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英国学者邓宁提出,可通过下表阐释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人均GDP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情况400美兀以下只有少量外国直接投资,几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400-2500Hx利用外资量有所增加,本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仍较少,经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值2500-4000美元利用外资进一步增长的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其发展速度可能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但经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值4000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