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204258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遍及与市场经济的开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开展的重要撑持,促使我国会计行业进行创新改革。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在信息化开展背景下培养出合乎社会开展需求的综合型专业应用管理会计人才,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定位出发,结合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对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提出改良对策。关键词:信息化;高职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前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职市场呈现出“底层人才供给过剩

2、、高级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人才供需矛盾是国家教育与企业开展间长期对立矛盾。从本质上讲,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与实践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严重脱节,不合乎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的衡量规范,导致学校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信息不对等。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缓解脱节状况,深入挖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促进我国高职管理会计就职市场长久稳定开展,是我国相关教育学者关注的重点。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定位与普通高校教育不同,高职院校更侧重于对学生专项应用技能的培养,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就职于各中小企业

3、的账务会计、出纳等职位,但信息化时代的开展,改变了传统会计职业能力规范与就业企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会计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是社会开展必然趋势,这会给传统会计工作造成严重冲击。而财务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与应用,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效率与效劳质量,降低财务管理本钱与时间消耗,为企业发明更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至少70%的会计人员被无情淘汰,这就意味着信息化背景下会计职称的升级改革。人工智能技术顶替了传统低端会计工作,使得会计人员不得不向管理会计转型改造,需要会计人员从以往的财务会计职业能力需求,转变为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经营管理双向结合的职业能力需求。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

4、根本的会计根底技能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融入到企业各项业务中的能力,以保证自身不被现代化科学技术所淘汰。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素养1.学生管理会计职业品德。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高效融合体,但与其余专业相比,会计专业毕业生就职后直接面对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所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诚信品德与法律标准行为意识。2.管理会计专业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重点,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根本素养,如果学生连根本的会计账务操作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充沛掌握企业税务申报、账务编制等多项工作。由此可见,这种素

5、养不会因为时代与市场开展有任何转变。3.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会计核算极易受到技术进步与人工智能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应用,在提高企业财务核算等工作效率的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推广,迫使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需要会计人员融入到企业业务中。4.学习能力。任何时候学习能力都是保证个人不被淘汰、适应时代开展的重要根本职业素养。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完成从传统账务管理向财务运营管理的转变,要能从企业财务数据中提炼归纳出企业战略决策制定所需的精准数据,这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另一重要职业素养。

6、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1.学生会计核算效率低下。会计核算能力与审核能力是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两项职责,且核算职责更是主导性的根本职业素养,也是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学生管理会计技能重点。但传统会计核算教育方式,虽然会使用会计辅助性软件,但这些软件往往只针对账务目录与报表等的编写,无法从事纳税申报等众多流程,很难形成全自动化。2.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我国局部高职院校在设置学生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时,过于关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无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校课堂管理会计原那么、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过多,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过少,使学生不能

7、做到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灵活转换应用,出现“学之无用的为难局面。3.欠缺实践环境。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并没有形成“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多数实践培训课程仍旧是在电子阅览室等进行室内教学,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职场的工作气氛,不能成长为真正的企业所需管理会计实践应用人才。四、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改良对策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训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开展需求,与企业所需会计人才严重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顺应时代开展需求,要以市场会计人才需求为指导,充沛考虑相关影响因素,根据智能化信息技术对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将会计专业学生职

8、业能力培养侧重点从以往的理论知识培养转变成理论与现代化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同时将会计核算技能培养逐渐向“核算+决策能力的双向培养方式转化,提高学生的风险管控能力。另外,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筛选出适合的企业、机构等,与之建立协作关系,建立人才定向培养新模式,并根据企业开展实际需求规划出合适的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学生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根据实践学习实际情况对课堂内容、目标等进行调整。2.构建成熟培训机制。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增强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促使学校教师借助合作企业进行教学创新,通过总结行业运营开展动态、政策措施等,制定合乎社会管理会计行业开展趋势的新型培训计划,同时学校可以聘

9、请合作企业会计从业经验丰盛的老员工到学校课堂进行实践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将教师送往权威性的会计机构、企业等进行培训学习,便于教师充沛了解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各项技能,为后续培养专业性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3深化校企合作进程。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化与权威会计培训机构、相关企业等的合作,学校要利用合作方实践培训场地、实习岗位等,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创立校企双向共赢的“低本钱、高效率人才培养机制,在提高学校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高水平培养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项

10、型应用人才。结束语综上所述,与传统的会计专业不同,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在职业能力上要求更高,对于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素养衡量规范也更高,所以高职院校要综合企业管理会计人才职业需求,创新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调整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内容、办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帮忙学生成长为市场急需的应用型管理会计决策人才。参考文献:【1】李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文化创新比拟研究,2008,2(17):80+82.【2】杨金梅.“互联网+会计时代,高职管理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财会学习,2008(18):210-212.【3】王华,陈向红,温月振.信息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河北农机,2008(04):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