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2034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与疾病的关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一) 什么是情绪?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当客观事物与个体的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例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样是秋景,但因为内心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的不同造成了情绪体验的相差。再如“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等等。当客观事物与个体的需要的关系如何,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二)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维度、两极性简单的说情绪的维度就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动力性,激动性,强度,紧张度等等。这些特征变化的域的极端,通俗的讲就是对立的状态

2、。 2情绪维度的理论。(1) 冯特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情绪是由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构成。他认为三个维度是彼此独立而不同的,每一个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并且情感是动态的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当你身体痒时,刚用手挠是会感觉舒服愉快,但随着瘙痒程度加深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紧张,甚至是痛苦。(2) 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述祖、沈德立提出。他们认为情绪从根本上说,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这是因为需要的多种多样,引起的愉快与不愉快就有了错综复杂的配合。我认为愉快与不愉快就像是一个闭区间的两个端点,也就像在一个数轴上,各种不同的情绪就在这个区间内不同的位置上,因为个体需要的不同

3、,由此在数轴上产生不同的情绪。3情绪的状态。从情绪的强度与稳定程度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 心境是指一种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一定弥漫性。(2) 激情是一种时间短暂但爆发力很强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比如愤怒时,人会肌肉紧张,双目怒视,咬牙切齿。(3) 应激是指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应激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血压,心率等会出现明显得变化。(三)情绪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四)情绪产生的生理机制。研究表明情绪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所控制的,并由他们加工整合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这主要由前额

4、皮层,杏仁核,海马和前部扣带回,以及网状结构有关。1前额皮层(PFC)的机能具有不对称性,左侧PFC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绪有关,而右侧PFC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2杏核仁主要于产生消极情绪。对脑损伤的研究表明,杏核仁损伤的病人不能识别恐怖的面部表情。3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同时美国心理学家林斯里,指出对情绪的激活有重要作用。由于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 ,既是情绪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这就说明网状结构接受中枢和外围方面的冲动,并且发出情绪的外部表现。4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常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

5、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当情绪由大脑产生时,将会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这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引起心血管系统发生变化,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处于唤醒状态,同时呼吸商数大造成需氧量变多,呼吸加快,机体会需要大量血液,消化系统抑制,瞳孔放亮,唾液分泌也受到抑制。在各种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外分泌腺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切又恢复正常。(五)情绪产生疾病1如人处在应激状态下时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也就是所谓的适应性综合症包括动员,阻抗,衰竭三个阶段。动员是指有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阻抗是指通过身体的

6、生理变化动员身体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衰竭阶段是指引起的紧张刺激继续存在,阻抗继续下去,适应能力会用尽,身体也会受到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可见,“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2当人产生愤怒和敌意时,会使外周血管血增加,血压升高,如果受到抑制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导致高血压 ,以及冠心病等等。3当人恐惧时,会形成狭窄的“知觉管道”,思维缓慢,活动刻板,肌肉紧张,行动僵化,慌乱,产生不安全感和危机感。4抑郁是社会化的复合情绪。他是消极低沉的一组情绪,如心境悲观,愉快丧失,发愁苦闷,对周围事物冷漠,对日常生活兴趣缺乏,自我效能感降低,多伴有睡眠和食欲障碍,严重时,还会

7、导致悲观,沮丧,绝望,而绝望会使人丧失生活的信心,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而悲观绝望是与丧失有关的情绪反应,丧失所失去的是当事人所重视或所追求的东西,因此抑郁患者长萌发消极自杀的念头。抑郁严重的出现抑郁症状。5当然还有一种绝望,是对美好理想痛失,是对内心深处心灵破灭的绝望。比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各类知识分子被下放改造,备受煎熬,但是这种煎熬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灵上的!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信仰,当这个人对他的信仰所绝望时,这个人就如行尸走肉了。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在致死的疾病中这样说过:“绝望是一种精神的疾病、自我的疾病。”而摆脱这种绝望,就需要有一种信仰。而当这种信仰都破灭时,他也仅仅去死了。比如老

8、舍的跳湖自杀,无独有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主人公只是希望有自己的一辆拉车,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打击后,最终没能实现他的奢求,最终陷入绝望。两人命运都陷入绝望,最终都死去。或许老舍的死也是一种解脱吧,至少比祥子要好很多。(六)情绪疾病的解决措施。1改变认知说白了就是不换一种思维去思考所面临的。比如对于痛苦,它提供了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引导我们去寻找一个摆脱的方向,在有痛苦的两方中,感到痛苦的人就应该做出改变;嫉妒,你高我低,我不愿意比你低;悲伤,从失去里取得力量使我们 更能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2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 就是让人处于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

9、态,就是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患者必须如实的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同时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联想的内容加以记录分析和解释,知道找出发病的原因。(2)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系,而是(被压制的)欲望的(经过改装的)实现,是经过伪装,象征性的。并且每个梦都包含着隐藏的意义,因此梦又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就是人们现实做的梦,而隐梦是梦的真实意义。梦的解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从而揭示出梦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欲望,最终发现精神病患者所压抑的欲望,达到治疗的效果。(3)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弗洛伊德特别重视潜意识所表达的内容,他认为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遗忘,口误,笔误等等过失现象,都是潜意识的结果。3心理疗法 (1) 药物治疗:通过精神科医师的诊断,使用药物以减轻病患症状,达到治疗效果。通常有催眠剂,镇静剂,抗抑郁剂(2) 物理疗法:水疗,光疗,电疗参考文献:1彭耽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朱敬先 健康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3李虹 健康心理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4左明雪 人体解剖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5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6【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 张祥龙、王建军译 致死的疾病 中国工人出版社7【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北京燕山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