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20203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赵长清15-16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汪清四中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题 出题人:赵长清 审题人:郑燕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孔子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存天理,灭人欲 D兼爱、非攻3、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

2、(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4、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5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

3、期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6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7.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对自然界的研究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对人性的研究8右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思想研究重

4、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9.“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10.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A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B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C反天主教的斗争 D反对奴隶主的斗争1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

5、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他们不承认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据此可知 A精英阶层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参与者 B广大民众没有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C文艺复兴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文艺复兴内容只涉及社会科学领域12.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A彻底批判教权主义 B不仅批判专制主义,还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1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A 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6、 B 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 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1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C统治阶级的鼓励提倡 D民族融合的不断进行15.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一现象说明戏曲A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D为文人写作提供素材16、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有这样的情节:唐朝张百胜得道升天,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亦然,永葆青春。假如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

7、相对论 B量子论 C、 转基因理论 D进化论17、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18“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

8、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C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爆发19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20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能够正确反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向西方学习”这一新思想是A开办近代工厂 B开矿山 C学习军事技术 D选派留

9、学生21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20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A学习西方 B主张君主立宪 C救亡图存 D主张民主共和22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问文章数量36篇5篇30篇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23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

10、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2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材料相符合的观点是A西学东渐 B东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2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A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文化制度C器物文化制度 D文化器物制度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山东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

11、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

12、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27(18分)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

13、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请回答: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4分) (3)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