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198656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议〉读书心得.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学校:丹阳中专 姓名:马丽华 任教学科:语文有幸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我感受颇深。此书中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从教师的实际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我解了惑。一、读书吧,老师们!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我想现在应该没什么人不赞成这句话了,理由只有一条不学习就不能

2、胜任现在的工作。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现在课堂中出现学生反驳教师的事已经不是新闻了。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现在不少老师反映学生越来越难教,我想这是我们的学生在进步,而我们的教师却止步不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想教师不仅要学,而且要有目的的学。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继续学习使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设疑问难、探究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我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学习同样给我的课堂

3、教学引进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从最初简单的电教媒体幻灯、投影,到现在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把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当然要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教学手段,我牺牲了很多休息娱乐时间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才能制作出精美而且实用的课件。现代教育正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4、,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二、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写作只不过是另一种说话而已,虽然写作比说话要艰苦些,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表达。”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定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一个人要有思想,不是凭空有的,而是能怀疑,能独立,有鲜明的自我,思想自然就会来眷顾你”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读而不思是没有感想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三、合理合法地惩戒

5、学生“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郑杰校长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当然教师的不作为不应被宽容,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有限制地惩戒学生,且手段与目的应紧密相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以这一百条新建议为指南,努力争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就要有静气,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

6、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教育新理念一书我细读了两遍,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袁教授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文笔通俗而优美,事例典型吸引人,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有一些是我以前觉得朦朦胧胧仿佛也感受到的,经他娓娓道来,不觉振聋发聩,大受启发。如文中提到的一个案例也是我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即“今天的作业你做完了吗?”这是中国人普遍犯的错误,而以色列民族经常向孩子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这使我的感触很深。平时,我们在教

7、学时大多是预先设计好问题,上课提出来,引导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问题解决,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学生都会了,我们当教师的就感到欣慰无比,认为问心无愧了。一般都不会有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他们没有问题走进课堂,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他们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种“去问题教学”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了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应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为学

8、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不断的提问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我们要尽量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同样,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满意的答复,对有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能敷衍了事,可以实话实说,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所以,我们老师,要努力冲破传统的观念障碍,要以问题教学为中心,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由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知识为纽带、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全程引导学生盯着问题进行教学法,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教育新理念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的课堂上必将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

9、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对平时听的课改观摩研讨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对比,我反思了一些问题,现与同行们思考、交流学习体会。反思(一):学生的认识起点在哪里?学生认知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对许多知识的学习已不仅限于课堂,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学、从网络中学、从课外读物中学、从课本中学等等,在这样信息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还是从知识的逻辑关系去寻找学生认知的起点,而忽视学生本身的现实认知起点,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如果处理不当

10、,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及师生关系的失和。反思(二):一定要小组合作才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到,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意义,因此,现在许多研讨课都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但也看到,由于过多过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过少,使部分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小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认为非要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一重要问题。反思(三

11、):教材是对教学内容的限定还是举例?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很精练的概括了文科教育的价值: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蕴涵着丰富的思想,但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精彩的篇章被逐步分解为生词、段落、大意、中心,“魂”都没有了,本来这些字词句章是用来为“魂”服务的 ,现在字词句章本身成了目的,感受、领悟、欣赏的过程被单调的操练代替了,感受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反而形成了对生命的压抑。其实,语文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教材只是体现一种教育思想的工具,是学习的向导,是开阔视野的镜子。使用教材的目的是

12、见木知林,所以我们用不着把一本教材嚼烂了,更不能把一篇篇课文分解了,而是要以教材为核心,感悟人文精神,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果还是只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奉献智慧,那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更别提实现文科教育的价值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一篇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课文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要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有时还要能从一个字读出几十个字,几百个字,甚至上千个字。作为语文教师,感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缺的不再是知识的储备,更多的是缺乏有价值思考的机会。我想,我们要努力追求永远的课堂温度,阅读大量的书籍,来让自己拥有高度,同时自身具备思想的深度,让文本成为学生生命提升的推动力,这样就在赢得教师个人的专业尊严的同时,也才有能力在课堂中很好地实现文科教育的价值。总之,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要对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期盼着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