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196798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出示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3、通过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4、领悟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我的爱国情操。 预习导学新课导入(播放变色龙幻灯片)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作者

2、链接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背景链接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

3、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文体链接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4、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字词积累郝ho叟su 懊o悔 字帖ti 强qing迫 踱du步 哽咽gng y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交流点拨】: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2、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表现什么?【交流点拨】: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将文章为什么哪几个部分?【交流点拨】:线索:“我”的见闻感受。一、上课路上

5、(1-6)二、上课前(7-10)三、上课中(11-23)四、下课后(24-29)人物赏析(一)赏析小弗朗士形象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交流点拨】: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朗士想逃学。2、“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交流点拨】: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

6、“上气不接下气”。3、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交流点拨】: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静一点,静一点”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我”迟到遭到先生的责骂。 今天,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交流点拨】:因为他很珍惜这最后一堂法语课,所以就很

7、细心的听讲;韩麦尔先生也很耐心的讲解。而且小弗朗士的爱国热情被韩麦尔先生唤醒,也知道了自己母语的重要性,所以能够全都听懂。5、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交流点拨】:上学路上:幼稚、怕提问:上课前:疑惑、诧异:上课中:难受、懊悔下课后:悲愤、懂事原因:他自己本质不坏;即将失去国家,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在韩麦尔先生及小镇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下,处在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的氛围中。(二)赏析韩麦尔形象1、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交流点拨】: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

8、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2、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交流点拨】: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3、“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交流点拨】: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

9、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书写这两个大字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5、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交流点拨】: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6、请概括韩麦尔老师的形象。【交流点拨】: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

10、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拓展延伸1、人物形象对联欣赏。 小弗郎士: 曾经贪玩,曾经怕师,竟想逃课看操练; 今悔恨,如今怜师,方悟苦学爱祖国。韩麦尔先生: 身为师之表率,严格要求,一心一意教母语;生当国之将亡,悲愤难抑,一字一句是爱国。2、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主要人物哪个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交流点拨】: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说,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所以两个人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当

11、堂训练第二课时出示目标1、分析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2、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及作用。预习导学复习导入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哪些艺术魅力呢?合作探究文本探究1、小弗朗士去学校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这些景物描写起何作用?【交流点拨】: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自然环境描写显示了小弗郎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2、写普鲁士兵的操练在文中起

12、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3、文中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交流点拨】: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极端愤慨和讽刺。4、“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交流点拨】:用监狱的大

13、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5、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交流点拨】: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拓展延伸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2、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3、你对我们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当堂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