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9675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川仙人乡八大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川仙人乡八大景淄川仙人乡有八大景, 分别是:将军坟、聚趋崖,嬷嬷幢,仙人台,增福庙,腰疼崖,仙人脚,淌钱眼。注:淄川当地人将“崖”读作“yai”,将“眼”读作“yei”。 上述八大景位于淄川仙人乡的东山中。对于东山,明嘉靖淄川县志。山川有载:东山,在县治东十里。一径而入,渐行渐窎,有鹁鸽崖、狼虎诸崖,兔、怀诸峪,黄、路诸岭,擦、石诸坡。转折溪迥,时或流为小川,突出小泉。依岬傍崖有小庄,占高居胜有古寺,诚一佳境奥区也。虽天台、桃源亦不是过,岂非淄川之锁钥也哉!” 这恍若仙境的东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称“邑之东山(郭生)”或“淄邑东山(蛇人)。在东山的入口处,有一个藏龙卧虎的去处,叫五松山、天齐

2、岭。五松山因山上有五棵古老的松树(实际上是柏树)而命名。天齐岭是因为有天齐嬷嬷而命名。 天齐岭像一条巨龙,龙身呈南北向,龙尾做90度转弯呈东西向。龙头有仙人河护卫,隔河俯瞰北侧的五松山和旗杆山。龙尾辗转向东,连绵数十里。巨龙的东、西、南三侧均有山脉护卫。从空中俯瞰,巨龙和巨龙两侧的山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再向东去,山上草木稀疏,山石裸露,显得巨龙更加逼真与雄浑,令人称奇。仙人河像一条彩带,缠绕在巨龙身边,从东侧和北侧流过,蜿蜒注入淄川的母亲河-般河。第一景将军坟: 位于五松山南侧,天齐岭西侧的山谷中,坟墓已经损坏过半,尚余高约3米,直径5米多的坟堆,据考是抗清义士谢迁之墓。第二景聚趋崖: 位于

3、五松山东北侧有山叫清风岭。清风岭南侧,有悬崖壁立,如斧劈刀削,名曰聚趋崖,崖下是深谷,约百米左右,狭长曲折,虬枝绿叶从崖壁间耸身而出,探头不见谷底。是聊斋志异中“蛇人”一篇里所描写的放生二青、小青的地方。山谷北向的悬崖中间,有一庙宇,名曰“清风寺”,相传始建于清初,乃凿石壁穿山崖而成。虽然不大,却也足见当年建造之艰险。寺旁有一石洞,称“仙姑洞”,深邃宽敞、神秘幽静,相传当年蒲松龄曾在此读书写作,电视剧蒲松龄剧组也来此撷取镜头。第三景嬷嬷幢: 位于天齐岭北端。宋代青州状元张唐卿在孝义天齐嬷嬷幢一文中记载: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

4、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第四景仙人台: 嬷嬷幢顶部之平台,也叫仙人台,是神仙修炼的地方。 传说古时候天齐岭下有个人叫黄巩,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一天上午,黄巩独自吆喝着牲口在嬷嬷幢耕地。休息时看到山顶柏树林中有两人在下棋,一为消磨时间,二为躲避日头的暴晒,他便前去观看。 到了跟前,原来是两个道士在下棋。黄巩也没敢出声,只默默地站到旁边看。两个道士专注地下棋,黄巩静静地观看,隐约觉得山上的草木一青一黄地变化着。两个道士一盘棋下完,“哈哈”笑道:“行了,行了,差不多了。”看了黄巩一眼便扬长而去。 黄巩想回到地里继续干活,可

5、发现到处都变了模样。地边早已不见了他的牲口,一张木犁尚在,手一摸就化成了灰烬。黄巩无奈地返家,可路上的风景早已改变。等回到山下,既找不到他的村子,也不认识村里的人。他很疑惑,我刚出去半天,怎么全变样了呢?他找人问他父母的名字,竟然没人知道。辗转找到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老人拈着胡须沉吟了一会,说道:“小时候曾听村中老人们说过一件奇怪的事。那些老人也是在讲故事,说村里一个年轻人去嬷嬷幢犁地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与你说的情况差不多,可能就是你吧?那都几百年前的事了。”黄巩这才明白自己已经成神仙了,于是回到嬷嬷幢悬崖上的山洞里住了下来。现在山崖上还有黄巩修炼过的山洞呢。第五景增福庙: 增幅财神庙,位于嬷嬷幢

6、之山谷中。祭祀的是增福财神李诡祖。第六景腰疼崖: 天齐岭东侧山谷中。传说天齐岭脚下有一张姓人家,靠砍柴为生。他心地善良,常常接济比自己更困难的山民。但随着年纪一大,张樵夫由于常年砍柴落下腰痛的毛病,没法砍柴养家了。但他还是常常拄着拐杖去捡树枝,背不动就用手拿一两根回家。天齐岭的山神敬仰张樵夫的人品,便有意考验他的善根,要帮他治好腰疼的老毛病。在一个寒冷冬天,张樵夫弓着个腰痛身在天齐岭上捡树枝,碰见一位老道士躺在石崖里呼救。张樵夫赶忙过去询问得知老道士被狼咬伤腿,饥寒交迫,快不行了。张樵夫赶忙颠簸一大阵回家带来粮食,在岭下的一个崖洞里生火煮了饭菜给老道士吃喝。不料老道士在崖洞里养了整整一年腿伤,

7、张樵夫也侍候了老道士整整一年。有进山的人问张樵夫你天天送粮到崖洞里干什么啊,憨厚的他随便回答说我在治腰痛病呢。老道士听见了哈哈大笑道:张樵夫,你只要每天往崖中放一根树枝,不出七七四十九天你腰痛的老毛病就会根除了。直到有一天张樵夫果真腰不疼,还直起要板了,却找不到老道士的影子了,他才明白自己碰见神仙了。 张樵夫在石崖中放树枝求神仙治好腰疼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本来山民由于劳累多患有轻重不一的腰痛病,就纷纷效仿张樵夫在石崖中放树枝,以求神仙为自己撑腰。 这个风俗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家里或自己有腰疼病的便捡根树枝放上去;连来爬山的游客也效仿,以求山神老爷保佑自己别扭伤了腰。 还有一个令人捧腹的说法是:某

8、个道观里的道士很懒砍柴,就对砍柴的山民说,你们只要在崖缝里放上一两根柴,神仙就会保佑你们不会闪了腰,有腰病的也可变好,这叫请“神仙撑腰”。淳朴的山民本来体力劳动大多有腰痛病,听道士一讲,哪有不信之理?第七景仙人脚: 腰疼崖不远处,有一块巨石,四吨多重,朝上的一面,规则方正光滑,上面有一个巨大的脚印。那个巨大的脚印像是被人踩上去的,和人的脚型一摸一样,只是五个脚趾还是模糊了一些。长约120cm,款80cm,深20cm。是一只左脚印,五个脚趾东南。有好事者寻找另一只有脚印,始终没有结果。这只脚印,如果缩小到正常人的脚印大小,简直你可以就说,这一定你的脚印了。 传说那就是吕洞宾留下来的印记。相传八仙

9、为了渡东海求得灵药,由汉钟离和铁拐李下凡寻找其他六仙,历尽艰辛,最后才凑齐了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曹国舅、龙王三太子(也有的说是张果老)八个神仙,在东海上力战东海老龙王,顺利得到了仙药,救治了得了瘟疫的老百姓。这只脚印所指的方向东南,正是去东海的方向,似乎是吕洞宾跨大步赶赴东海,和其他七仙紧急会和留下的。第八景淌钱眼: 在天齐岭东面的山谷中,有一个地方叫淌钱眼。淌钱眼实际上是山岩上的一个石洞,洞口很小,人只能伸进手去,但是深不见底。在土峪和小田庄,淌钱眼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说古时候有祖孙两人靠乞讨为生。这天没讨到多少东西,两人又累又饿,就坐在路旁休息。老婆婆望着饥肠辘辘的孙子,十分心疼

10、,就自言自语地说:“老天爷,你就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话没说完,就听到身边山岩上的石洞里有声音,然后从洞里滚出一个金元宝。祖孙俩在惊喜之余,对着石洞就磕头。这时飘来一个白胡子神仙,对老婆婆说:“老人家,我是岭上李相公。石洞里有元宝,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婆婆说:“大慈大悲的财神爷呀,一块元宝已经足够了。但我们庄上吃不上饭的人还很多呢。”神仙说:“那就让村里人都到这里来拿元宝吧。”说罢就不见了。村里人听说后都来拿元宝,每家只拿一个,从不多拿。于是人们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件事不胫而走,越传越神,于是人们把李诡祖当成财神爷供奉,李相公祠也就变成了财神庙,而这个向外滚元宝的石洞也有了名字,就叫淌钱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