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品第七课周练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9316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思品第七课周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思品第七课周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思品第七课周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思品第七课周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思品第七课周练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思品(下)第七课周练题 主备教师:边 良 姓名: 一、选择题(116题为单选题。)1.违法行为是指 ( )A.违反宪法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C.违反刑法的行为 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亡身”。这表明 ( )A.许多犯罪是从大毛病发展下去的B.“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正常的C.小错不可能成为酿成大祸的根源 D.青少年应从小依法律已、防微杜渐4.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

2、是 ( )A.人们行为的最高境界 B.人们行为的底线C.人们行为的一般境界 D.人们行为的中线5.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联;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和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事实说明 (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 D.只要我不违法,学不学法没关系6.“从小偷钉,到大偷金”。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C.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

3、相同的 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7.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 )A.违反继承法的行为 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C.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D.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8.法律的显著特征主要有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 B. C. D.9.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 )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C.有期徒刑和死刑 D.主刑和附加刑10.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这种行为 ( )A.是否触犯法律 B.是否触犯刑法C.是否具有严重的

4、社会危害性 D.是否应受到刑罚处罚11.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陈某的行为 (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B.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D.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12.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维护法律的尊严 自觉依法自律 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A. B. C. D.13.下列违法行为的是 ( )故意毁损公用电话 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学生在校园内抽烟、喝酒 偷窃财物 在公交车上未向年老者让

5、座 A. B. C. D. 14.朱某因无法忍受李某不断用手机给自己发送侮辱性短信,将李某告上法庭。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 ) A.发送短信会造成社会危害 B.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C.诉讼是唯一的维权方式 D.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5.电子探头是一种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有些司机在有电子探头的地方小心驾驶,在没有电子探头的地方随意违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司机应该提高自己的守法意识和公德意识 司机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司机在行使自己的人身自由权 司机的行为虽不道德,但不违法 A. B. C. D. 16

6、.九年级的小李同学准备骑自行车去外婆家度几天暑假。小李在骑自行车中不应当 ( )A.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B.载着表妹一同去看望外婆 C.经过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D.听到手机响,靠边停车再接听 二、简答题: 17.夏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夏某的哪种行为违反了学校纪律,哪种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2)夏

7、某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 请问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请问夏某所受的这些刑罚中哪种属于主刑?哪种属于附加刑? (4)请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来分析一下夏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夏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你哪些启示?参考答案:一、1.D 2.D 3.D 4.B 5.A 6.A 7.D 8.A 9.D 10.C 11.B 12.A 13.B 14.D 15.A 16.D二、 (1)违反学校纪律:欺负小同学,勒索少量财务。一般违法行为:打架斗殴 小偷小摸。 (2)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须后果 (3)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是附加刑。 (4)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法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合理即可) (5)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合理即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