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30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19120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语文3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趣味语文3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趣味语文3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趣味语文3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趣味语文3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趣味语文3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语文30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趣味语文30篇(1)“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2)“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

2、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

3、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p,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

4、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 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

5、。 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4)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

6、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

7、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悔悟到是自己错了。 (5)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

8、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

9、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

10、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

11、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6)“海外赤子”的由来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 “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万一有狂妄无知之徒暗中向您发射,您又没有戒备,可大大伤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

12、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据此话,人们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演变而来。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7)巧改标点自传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捷的语言写出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在场的人冥思苦想,提笔作文。 不久,一位年轻人交给巴尔肯一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 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

13、;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望着那位年轻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又写了三个标点符号: 一个顿号“、”,一个删节号“”和一个大问号“?”。 巴尔肯用鼓励的口吻对那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8)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老学庵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

14、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聊斋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

15、,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上海作家赵丽宏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9)数字诗 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