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18755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认知阶段理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认知阶段理论所谓认知阶段论指的是那些关注于儿童按照序列阶段朝向更高认知功能水平发展的理论,其中尤以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最为全面。在很大程度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我们现在理解婴儿认知能力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认知活动存在于人类的所有功能性活动中,随着儿童的成熟,认知系统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以有组织的方式发生着变化,获得了发展。皮亚杰强调思维的序列发展,认为幼儿通过具体经验逐渐获得思维。该理论强调使诸如知觉、辨别力、记忆力、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等认知能力得以发展的活动。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通过序列阶段逐步发展形成的。儿童对图式的同化与顺应刻画着其与环境间的互

2、动,这种互动最终使儿童的认知能力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同化是儿童将其对环境的认识融人自己思维模式的过程,通过同化过程,儿童将经由实际经验获得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网络。儿童同化的往往是那些与其对世界的图式或认知结构相符的环境信息。 随着儿童对世界中矛盾冲突的逐渐认识,去平衡化发生了。于是,儿童开始让自己的思维顺应环境,以减轻这种冲突。在顺应过程中,当面临自己不理解的情况时,儿童便会修改自己的内在图式,使之与观察相符。皮亚杰提出,去平衡化是一个动机作用过程,它驱动个体努力使事物相互匹配,或建立平衡。通过顺应过程,儿童对新信息加以整合,实现自己现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儿童关注情境中的新特征

3、,并对内在图式或认知结构做出相应改变。认知成熟和发展被视为理解新旧信息,并使二者相吻合的需要。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试图对儿童的推理能力差异进行定性测量,而不做定量分析。其测验按照年龄水平建构,其中包含测量诸如序列化、守恒、数字与空间概念、客体永久性、演绎推理、分类与去中心化等多个认知侧面的项目。接下来将讨论出生至7岁间的皮亚杰认知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主要阶段的第一个,该阶段集中于婴儿在生命最初24个月的认知发展,它又包含六个分阶段。每一分阶段均会发生一些重要的认知事件,为儿童未来的成人思

4、维奠定基础。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会对环境作出适应性反应,以形成日益复杂的心理运算能力。儿童开始思考感觉信息,并从大量供选择的反应中选取一个反应,且能够恰当地将诸多刺激分类。前五个分阶段为表象思维或客体与事件心理表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六个分阶段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客体永久性,这标志着儿童从边动作边思考的感知运动思维转向了心理知识和符号的使用。分阶段1(0-1个月) 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处于反射阶段,他们看着客体或人物,听到声音,但却不会将声音与特定人或事相关联,其对世界的反应多属于保护性的。突发的响声或失去支撑均会引起惊惶反应,如婴儿会由于针刺而缩脚,或为躲避强光而闭眼。尽管处于这个阶段的

5、婴儿尚未学会将手段与结果相分离,也不理解客体是独立于他们自身而存在的,外部情境却帮助他们组织起自己的感觉和动作系统,为学习做好准备。这些经验为更复杂认知结构的构造奠定了基础,并准备好使儿童的行动更具指向性。分阶段2(1-4个月) 这个阶段的婴儿开始对感觉输入与自己的动作进行协调。这就是所谓“主要循环反应”,因为它们受制于婴儿的躯体,且通常是重复的,所以又说它是循环的。如婴儿朝向声音扭头、反复踢腿、抓握和扔物体等均属主要循环反应。婴儿在这个阶段逐渐能够更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对世界的反应。婴儿的反射性行为使其产生了新的体验。例如,婴儿发现自己的拇指,并同化了自己已有的吸吮奶嘴的图式,他顺应新客体(自己

6、的拇指),并学习吮吸自己的拇指。现在,在将婴儿放置于他常用的进食体位时,他就会吸吮自己的拇指。到4个月时,婴儿开始能够更熟练地针对大量事件和客体调节自己的行动。但他们仍不能将自己与客体区分开来。分阶段3(48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认识到自己能够影响环境。婴儿逐渐开始越来越多地与自己躯体之外的环境事件和客体互动。婴儿开始有意重复那些引起愉悦结果的行动,因此,有意性是该阶段的特性。例如,婴儿在桌面上敲击不同客体,产生不同声响,或者,婴儿偶然碰到悬挂在婴儿床上方的运动物体,从而产生了看到物体的运动这一视觉体验。于是,婴儿尝试着再次碰击该物体,以重现先前的体验。这些重复行为就称为“二级循环反应”。称

7、之为“二级”,是因为婴儿在产生期待结果时不仅使用了自己的躯体,还利用了自己周遭的客体。婴儿利用自己的视觉和触觉探索客体。他们学着参与互动性游戏活动,作出反应,最后又发起游戏,如“藏猫猫”。此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模仿成人活动,以及最早的 尝试寻找消失的客体。这种活动表明了客体的永久性,即对客体独立 于时空而存在的概念开始形成。分阶段4(8-12个月) 婴儿在这个阶段开始为达到特定目的而使用和协调自己的二级循环反应,该阶段的标志是下述三个重要特征:目的性、模仿与预见性,婴儿学会为达成期待目标而联合数个行为。现在,婴儿能够看着运动物体,并有目的性地激活该物体。她在行动前就已有了头脑中的目标。她发现了手段

8、与结果的关系。婴儿将学习的是推开一个客体去取另一个客体。婴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开始变得愈加精细化。处 于这个阶段的小宝宝们尝试着用已有的行为图式去解决问题,但却不会生成新行为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通过使自己的发声接近所听到的声音,儿童开始精加工自己的言语模仿技能。模仿能力也出现在姿势模仿中。通过重复自己的运动,婴儿得以使自己的行为接近他人的行为。如挥手再见就是其中一例。 该阶段儿童还表现出相当成熟的预见性行为。当成人穿上外套或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食品时,他们会开始大声喊叫,他们不需看到成人离开,也不需品尝该食物就能够预期到结果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婴儿认识到客体具有永久性,即使不在视线范围内,客体也

9、持续存在。即使儿童看到客体被藏到了另一处所,但她仍继续到最后看到客体的地方寻找该客体。阶段5(12-18个月) 这个阶段中,婴儿通过试误过程学习新行为。通过“三级循环反应”,婴儿寻求着新异刺激。活动仍是重复的,但却是“三级的”,因为婴儿自愿变化活动,以产生新的、有趣的结果,她系统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并观察行为所发生的影响。例如,儿童从自己的高脚椅上将食物扔到地上,然后,从一侧扔食物,再从另一侧仍食物,并观察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现在,婴儿具有了更多行为,其游戏也更加复杂了分阶段6(18-24个月) 这是感知运动阶段的最后一个分阶段。符号表征是该分阶段的典型特征。认知方面一个重要的飞跃是语言的

10、获得。她不用实际操作就能够通盘考虑整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现在,婴儿能够想象出客体藏在哪里。到这个分阶段终了时,婴儿已经完全掌握了客体永久性概念。这一重要认知能力使婴儿在理解世界时不再依赖感知运动活动。这使婴儿不再将世界理解为“此时此地”的世界,也使其得以形成记忆技能。 儿童具有心理表征能力或思考能力。顺从性模仿和假装游戏两类行为就是心理表征能力的体现。婴儿能够模仿先前出现过的行动。例如,婴儿在玩具电话上用母亲的语气说话。现在,婴儿能够想出不同方法达成目标,而不再局限于即时的感知运动来解决问题。游戏具有假装性和象征性。这种内部的符号表征也体现于儿童对照片代表着客体的理解中。儿童喜欢看完一本图画书,

11、触摸熟悉客体的照片。此阶段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婴儿期的终结。前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之后,幼儿继续获得大量有关生命世界以及无生命世界如何建构和运作的知识,皮亚杰的第二个认知发展阶段就是所谓前运算阶段。 3到6岁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能力右着质的不同。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获得了语言能力和心理表征能力。尽管他们较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显得更有能力,但他们仍不能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所要求的心理运算。前概念阶段(2-4岁)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成就是符号活动的发展,儿童知道了一件事物可象征另一件事物,儿童的假装游戏和日益提高的语言能力均是象征性游戏的证据,例如,积木可当作汽车或飞机。该阶段中,儿童的语言

12、与即时情境是相互独立的,儿童可将语词符号用于描述过去的经历。在这段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心理模板,后者可以告诉他们特异性事物与重复出现的事件是如何运作的。学前儿童能够想到数周前发生的事或者那些尚未发生的事。直觉思维阶段(4-7岁) 这一阶段的重要变化是,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她学会以特定特征为基础将事物进行分类。儿童似乎了解,这个世界中许多事情能够被分类,某些类别又比别的类别更宽泛。例如,狗和猫均是动物,但豆类却不属于动物。尽管鸟和蝴蝶都能飞翔,但后者却不属鸟类。到本段结束时,儿童开始能够去中心化,也就是说,她不再一次只能关注客体的一个特征,而开始表现出同时考虑多个特征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可逆性。

13、到4岁或5岁,儿童能够使用客体的多个特性,如颜色和大小等对客体进行排列和分类。 学前儿童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比婴儿更精细化。其在空间中对客体的知觉似乎以客体间的关系为基础,而不是如成人所认为的、像婴儿那样以客体与自己的关系为基础。学前儿童较婴儿有了更复杂的表征技能。这可在其更高水平的语言技能、绘画和假装游戏、最初为控制自己行为而对语言的使用以及他们对如何计量世界的认识中观察得到。儿童的戏剧游戏情节更加精细化,也更加复杂。这些情节为儿童实践社会生活常规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幼儿通常认为,某一特异性事例适用于所有情况。比方说,如果儿童与一条狗很友好,则与另一条狗也是友好的。他们还假定,如果两个事件在时间上或在其他某些方面密切关联,则二者间具有因果关系。例如,儿童乘飞机去奶奶家,他可能会问邻座的乘客是否也是去自己的奶奶家。尽管这个阶段的儿童尚不能进行逻辑性思维,但她显然已认识到事件总有其原因,并需要做出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