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18553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说出地球的形状,并尝试提出其他证据,证明地球的形状。2通过阅读“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学生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3观察地球仪,学生找出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观察地球仪上的立体的经纬线图,以及经纬线的平面图,总结经纬线的基本特点,以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4通过观察经纬线图,学生绘制简单局部经纬网图,并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尝试

2、理解地球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2通过比较地球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通过实例对比分析的能力。3通过观察地球仪,总结经纬线的基本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列表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归纳经纬线的基本特征,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二)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线划分东西半球,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体验教学法,师生交谈法,课堂讨论法,问答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短片宇航员看地球教师讲述: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宇航员的角度看,地球的形状就直接映入眼帘了。现在对地球的形状,人们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是在古代,确实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么样的漫长的过程。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教师提问:读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说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漫长的过程。通过读图,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艰辛,感受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讨论题:为什么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

4、程,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感悟、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畏艰辛的勇气。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科学,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引申:请同学们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证据吗?学生讨论,问答,教师补充:1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3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4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5月食地球是圆的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形的,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阅读“地球的大小图”,用数据描

5、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表面积 举例比较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2传说中的“土行孙”会遁地之术,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球(过地心),到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的时间?3请同学们解释毛主席诗词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的含义和由来。板书:1地球的形状: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播放视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一步了解。教师承转:地球很大,为了便于观察它的全貌,我们借助地球仪认识地球。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师:(

6、展示)地球仪。(提问)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生1:等比例缩小地球,能让我们看清地球全貌。生2:地球仪上没有起伏的山峦,和地貌的层次。生3:地球仪上有国家、城市名称的标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师:(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师: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

7、什么作用呢?生1:便于我们查看地球上的各国的方位,领土大小。生2: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到地球自转的状态。师:是的,大家都说的很对,那么我们利用剩下的时间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大家说好不好?学生活动: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还知道为了更方便地认识和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板书设计第1课时 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球体2地球的大

8、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构成2.制作简单的地球仪思考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列举出多少个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题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从远古到现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自制地球仪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以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等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寻找问题,讨论问题,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第2课时一、纬线和纬度 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纬线和纬度”图,学生读图并结合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1纬线是什么样的线?赤道

9、是哪条纬线?2纬线有什么特征?想一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评价。设置问题,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回答:1.如何区分每一条纬线?2.找出特殊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3.如何划分南北半球?4.说说纬度的变化规律。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二、经线和经度教师承转:同学们,观察地球仪,除了横的纬线,还有竖的,这些是什么线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线。请同学们结合纬线的分析方法,自主学习,分析总结。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经线和经度”图,学生读图并结合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1经线是什么样的线?哪条经线被称为本初子午线?2经线有什么特征?想一想经线可以有多少

10、条?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回答:(1)如何区分每一条经线?(2)找出特殊纬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E、160W。(3)如何划分东西半球?(4)说说经度的变化规律。学生根据经线的分析,能自主分析纬线的基本特点。教师点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构成的经线圈。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从大洋中通过。探究活动:如何判断南北纬,东西经?教师总结:(1)南北纬判断:纬度越往南越大是南纬,越往北越大是北纬。(2)东西经判断:经度越往东越大是东经,越往西越大是西经。(3)如果发现0纬线赤道,则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4)如果发现0经线本初子午线,则本初

11、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教师给出表格,学生通过填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综合分析并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表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形状长度方向表2:经度和纬度经度维度起点度数划分符号表示半球划分三、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师过渡:我们到电影院看到电影或戏剧,可以根据票上的座位号(几排几座)很方便地找到相对的座位。那么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的呢?学生回答:利用经纬网。举例类比:以教室里座位为例,找出某位同学在第几排,第几列,并将排和列分别转化成经线和纬线,说出某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阅读经纬网图,指出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以及所在的半球。 2.阅读经纬

12、网局部平面图,说出各点坐标与半球。教师总结:经纬网定位,首先找出该地所在纬线,然后在此纬线上再找出该地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的位置。地球上的每一点的经纬度位置都是唯一的。经纬网定位被广泛应用到航海、航空、气象、军事等领域。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已学知识,使学生养成勤于总结的好习惯。课堂检测对课堂内容进行检测,进一步巩固刚学过的知识。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纬线和纬度二、经线和经度三、利用经纬网定位思考题 1上网查询资料,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阅读绘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找到你感兴趣的地区,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题。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内容涉及空间概念,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借助多媒体和平面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活动强化知识的理解。但是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表现自己,但是注意力难以持久。本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较多的采用了讨论学习,问题探究等方法并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同时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利用教室中的座位类比经纬网,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