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红翠绿尽在宫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18540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翡红翠绿尽在宫廷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翡红翠绿尽在宫廷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翡红翠绿尽在宫廷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翡红翠绿尽在宫廷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翡红翠绿尽在宫廷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翡红翠绿尽在宫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翡红翠绿尽在宫廷(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饰首饰)首饰原指头部饰物,后又包括项链、手镯、戒指等.清宫翠首饰主要有扁方、头簪、头花、手镯、戒指、嵌翠项链等。在清代服饰制度中,一些佩饰的使用,例如朝珠、翎管均有规定,但挂坠、扇坠、杖坠的使用则较为随意,可随个人喜爱而定。清宫旧藏的翡翠类服饰首饰时代多为清晚期,作品多选择绿度强、透明度高的上等翡翠制造,喜用表示吉祥之意的纹饰图案。(图如下)翠鱼形佩翠鱼形佩,清,长5。6厘米,宽2.2厘米。作品所用翠料为青、绿二色。青料上有绿斑,以之琢荷花、荷叶.荷之下的绿料琢为鱼,宽头,长身,卷尾,形似鲶鱼,如同在荷塘中游动.佩上系一枚珊瑚纽。唐代已有鱼佩,宋、金之时,玉鱼衔水草佩非常流行,此类作品一直

2、延续到清代,有富贵之意。翠子孙万代佩翠子孙万代佩,清,长4。9厘米,宽。1厘米。翠质为绿色。佩长方形,体较厚.其上镂雕葫芦及叶子.佩上部系黄绦,串有米珠及圆形碧玺一片。“葫芦”二字与“福禄”谐音,人们以葫芦寓福禄,因葫芦结于蔓上,寓意为福禄万代,因葫芦多子,又寓子孙万代.此作品以葫芦为题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细,佩带于身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翠灵芝佩翠灵芝佩,清,长5.5厘米,宽3.2厘米。翠质呈绿色。佩为片状,体较厚,雕作灵芝样。上部有孔,穿有绦绳、米珠及粉红碧玺。此件饰品翠色绿而均匀,透光性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质感。翠三羊佩翠三羊佩,清,长。4厘米,宽4.3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佩

3、长方形,圆角。一面凸雕吉祥图案三阳开泰:上部为流云,日掩其中,中部雕山石、松树,其下为三只羊,皆卧姿,仰首,长角弯于背,短尾,目视太阳。另一面雕山石,山石上有青草。翠椭圆形坠翠椭圆形坠,清,长8厘米,宽厘米.翠色均匀,有较强的透光性。翠坠椭圆形,片状,表面光素无纹,两侧各有一孔,穿以系绳,绳下有二花蕾形小坠,用黄绳牵挂,小坠上端饰有成组的小珊瑚珠、小珍珠。此作品无纹饰,以翠色沉重、质地优良取胜。翠镂雕荷花坠翠镂雕荷花坠,清,长2。8厘米,宽3。6厘米。翠色青绿,局部色较重.坠为片状。颜色最重的中部镂雕荷叶,三歧状,边缘上卷,表面以阴线刻叶之脉络。荷叶上下的浅色处分刻荷梗、莲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

4、的范围内将整枝莲表现出来,造型鲜活,色彩富有层次。荷莲为传统的装饰题材,明清两代,文人多以荷莲题材为书、为画,匠人以其为时样,或誉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贵连年。此作品翠料珍贵,小巧玲珑,图样翻新,入目不俗。翠荷鱼坠翠荷鱼坠,清,直径.1厘米。翠色重绿,有较强的透光性。坠为荷叶式,其中部浅浮雕一鲇鱼。唐代以来,与鱼相关的佩饰开始增多.宋、元时期流行玉鱼佩,其中多为鳜鱼,而鲇鱼佩主要流行于清代.翠镂雕盘肠坠翠镂雕盘肠坠,清,长。5厘米,宽35厘米。翠色绿且均匀,透光性强。坠呈片状,镂雕为盘肠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细绳。盘肠为八吉祥图案之一,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广泛,

5、常与其他吉祥图案联用。翠香囊翠香囊,清,长6。2厘米,宽厘米。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贮存香料。两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香囊两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坠角。香囊用以佩挂于身,内储香料,香气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浓者宜人.清宫所遗翠香囊,其内尚有旧时所用之花,虽已枯萎,依然可见昔日之秀美。翠镂雕双凤万寿牌翠镂雕双凤万寿牌,清,长7。3厘米,宽51厘米。翠牌长方形,牌体较厚。两面均镂雕双凤相对,凤身下镂雕花卉、朵云纹为地。两面双凤之间分别凸雕“万寿、“无疆二字.佩上有系绳,绳上穿有红珊瑚珠。长方形牌子自明代开始流行,其上纹饰有平面凸雕图案、透雕图案等多种,一

6、些牌子的上部还饰有装饰性的夔龙顶或其他图案。此作品雕镂精细,凤纹为清代宫廷的典型样式。翠桃福纹簪翠桃福纹簪,清,长16.厘米,宽。5厘米.簪柄为绿色翠料,簪头翠色青白。柄部呈片状,端部细长,有勺,可用以掏耳。柄中部凸雕三桃、桃叶及葫芦一只,与簪头相接处有如意纹。簪头细长。簪是古代妇女使用的头饰,用来别住发髻,亦有装饰作用。玉簪使用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的早期作品为隋唐时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制亦有所演变。这类柄部呈片状的长簪主要流行于清代。金镶翠挑簪金镶翠挑簪,清,长1.2厘米。此簪金质,簪身细长。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头,翠质青绿,局部为深绿色。簪头雕作一只手,腕戴白玉镯,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头

7、勾回,套一翠活环,环下挂珍珠六粒、蓝晶坠角一个。人云:画人难画手。画手难,雕手亦难,古来玉工能把手雕好者亦不多见.此簪簪头以手为形,纤指长甲,足见玉匠之功力。其下所挂珍珠颗颗圆润光泽,大小均匀,加之蓝晶坠角,集金、玉、珠、翠、晶于一挑簪,十分珍贵。翠扁方翠扁方,清,长34。8厘米,宽3。厘米。翠色较重,微透光。扁方为长条形,片状,较宽.一端呈前凸的弧状,另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呈梅花形。扁方是清代满族妇女的头饰,多见于宫廷,目前清宫旧藏较多.这些作品多数有花纹,或浮雕,或镂空,以二方连续图案最为常见。扁方的用材广泛,其中金、玉、翠质者尤为珍贵。此作品不着纹饰,以材质见长。翠镶碧玺花扁方翠镶碧玺花扁

8、方,清,长2。8厘米,宽35厘米.翠色青绿,局部绿色较重。扁方长条形,片状。面上两端分别粘嵌两只粉碧玺蝙蝠和一寿字。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各嵌有碧玺花。翠蝙蝠戒指翠蝙蝠戒指,清,直径.厘米。翠色青绿,多条纹。戒指为环形,外表饰凸起的蝙蝠及寿字。作品所用之翠为白地绿料,以绿色为主,带有暗绿色条纹,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见的。清代图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与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金嵌翠戒指金嵌翠戒指,清,直径2.2厘米。此戒指内部为金里,由薄金片制成,其外嵌翠环两周,素无纹饰,有天然的绿色纹理.戒指两圈口处各嵌珍珠一周。翠戒指翠戒指,清,直径2。1厘米。翠色全绿。戒指形状为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状。属

9、高档翠料。翠十八子手串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1厘米。作品由十八颗翠珠及四颗珊瑚珠串成,其中一珊瑚珠下连结珊瑚佛头,其下有绳带,绳带上系结细米状珍珠、粉色雕花碧玺和粉色碧玺坠角.手串是戴于手腕的饰物。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玺、珍珠都属贵重材料,此作品将其集于一体,在清代宫廷首饰中亦属珍贵。翠扳指翠扳指,清,高2.8厘米,直径28厘米。翠质为绿色.扳指呈圆筒形,一端口内呈坡状,光素无纹。扳指是男子用于指部的饰物,古人称其为“韘”,是拉弓射箭时套于手指用以护指的物品,逐渐演化为佩饰。扳指可用多种材料制作。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于片状,孔的一侧向外延展。筒状扳指主要流行于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制诗中

10、可看到有关扳指的诗句,当时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纹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质优良取胜。翠十八子手串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厘米。手串用十八颗翠珠穿成,中有碧玺结珠两颗,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其下系绳带穿以珍珠、金铃杵、结牌等装饰物。结牌为金点翠地六瓣式,中心嵌东珠一颗,围以红宝石两颗和钻石四颗。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翠镯翠镯,清,外径7.6厘米,内径5。6厘米。翠质为绿色,有较好的透光性。手镯圆形,光素无花纹。此作品材质无暇,晶莹滋润,绿色均匀,颜色浓重艳丽,为翠中佳品。环形规整,琢磨细致。镯的使用历史很长,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流传至今,造型变化不大。这种截面呈圆形的镯出现的较晚。翠翎管翠翎管,清,高

11、7。4厘米,直径1.5厘米。翠质为绿色.翎管为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此翎管颜色均匀,水头足。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其中以翠、玉质为最优。翠翎管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径。5厘米。翠质为绿色。翎管为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此翎管颜色均匀,水头足.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其中以翠、玉质为最优。翠带钩绦环翠带钩绦环,清.翠质为青绿色,局部绿色较重。作品四件一套,其中一件为带钩,一件为钩环,钩环与带钩钩合,用于腰带的端部。另两件可穿

12、于带上,置于身体两侧,其下有环,可挂物,有些学者称其为“提携”.四件作品皆近于椭圆形,其上凸雕云螭纹.翠朝珠翠朝珠,清,翠珠直径1.3厘米。朝珠配件不全,现存4粒翠珠,翠色青绿.朝珠是清代宫廷重要的服装饰物,皇室成员及官员穿戴朝服及参与礼仪活动时使用,一串8粒,附有佛头、纪念、背云。不同身份者所用朝珠不同。国朝宫史卷九记皇后朝珠“中、左、右共三盘,中以三等东珠,左右以珊瑚、佛头、纪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白金镶翠项链白金镶翠项链,清,链围颈16.5厘米,翠嵌件直径1.9厘米。链为白金制成,其上嵌圆形翠珠九颗,翠质优良。(陈设用品)清代宫廷翡翠陈设品的设计与玉陈设品的设计目的、设计过程

13、大致相同,受宫廷绘画的影响很大,甚至有很多宫廷画家直接参与,因此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这一点在玉质图画作品、人物与动物作品以及常用的装饰图案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在翠山子、翠插屏上,作品构图有主题,布局的层次、人物及景物的表现皆具绘画风格。动物作品的制作造型准确,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写生功底。清宫翡翠器中还有一些仿古作品,器皿多仿青铜器,如翠觚、翠炉一类,纹饰有兽面纹、蕉叶纹、夔龙纹等.这种仿古器多创作于清中期.(图如下)翠乾隆款仿古觚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19。厘米,口径.46。厘米。翠色青绿,有翠料表皮的风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颈,足外撇。颈及足饰蕉叶纹,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底有

14、篆书“乾隆年制”款.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陈设品,将觚置于案头,内插杂物.清代宫廷或称为花觚。此觚为乾隆时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纹饰与古器有所差异。所用翠料青中含绿,近似古铜器的锈色。翠夔耳兽面纹炉翠夔耳兽面纹炉,清,通高0。3厘米,口径9.厘米。翠色青白,局部绿色。炉为圆形,壁较直,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炉身两侧有对称的夔式耳,夔形较扁,兽头,细身。炉盖较高,花蕾式钮,盖面饰兽面纹。炉下三矮足.古代玉炉多为烧香而做,现存最早的玉炉为宋元时代的作品。明代玉炉开始增多,多无盖,实用性较强。清代宫廷制造的玉炉是从明代玉炉演变而来同时又仿古彝器,增加了装饰效果,多用于陈设。翠太平有象磬翠太平有象磬,清,高25.5厘米,宽26。5厘米,厚1。4厘米.翠质优良,局部色较深。作品呈片状,依形琢线,呈大象形状.其中一面全身雕云纹,中部开光篆书“太平有象”四字。磬架为紫檀木质,透雕花叶纹.作品为平面的大象图案,含太平有象之意,表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一词见于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这是古代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状态。翠兽面纹兽耳扁瓶翠兽面纹兽耳扁瓶,清,通高3厘米,口径5.75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色重,为墨绿色。瓶扁而高,盖面饰云纹,环式纽。瓶口沿饰回纹,颈较细,颈两侧以兽首为耳,耳下有活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