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184460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二章,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和开端。它涵盖了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VB的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VB程序的方法。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能够设计计算机程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是全书的入门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激发他们运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

2、学习、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意识,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其他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准备。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本章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出发,沿着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等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之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掌握VB的基本语句、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本章设置了五节,内容如下:“2.1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本节通过对一个VB程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通过探究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的界面,了解菜单栏、工具栏、控件工具箱、代

3、码窗口、窗体设计窗口、工程窗口、属性窗口、布局窗口等可视化程序开发环境的基本要素,掌握VB程序的调试方法。 “2.2 程序的顺序结构”。本节从“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算”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和程序的顺序结构。“2.3 程序的选择结构”。本节从“制作矩形框”问题和“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评价”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和程序的选择结构。“2.4 程序的循环结构”。本节从“超级水稻种植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

4、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DO循环语句、循环的嵌套和程序的循环结构等。“2.5 模块化程序设计”。本节从“验证歌德巴赫猜想”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VB语言的过程与函数、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VB程序的调试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VB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和程序的顺序结构。(3)要

5、求学生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和程序的选择结构。(4)要求学生掌握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DO循环语句、循环的嵌套和程序的循环结构等。(5)要求学生掌握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VB语言的过程与函数、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1)当遇到多重选择情况的问题时,如何使用多重选择语句,这是学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2)当遇到多次重复情况的问题时,如何使用循环语句,这是学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难点。(3)在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来设计算法、编程求解,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子和

6、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比较、探究和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理解和总结,积累经验。(4)本章的语句、函数、概念、原理较多,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理解和记忆,但反对死记硬背。二、教学建议本章每一节的结构都是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VB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开展讨论与交流。对一些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作一些讲授和示范,切忌包办代替。由于本章的内容比较注重实践和体验,建议尽可能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机房上课。1学情分析在第一章的学习中,

7、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领略了用计算机解题的奇妙之道,感悟了程序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程序设计已经产生一定兴趣。如何根据算法来编写程序,已经成为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本章的内容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开展本章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2)在引导学生经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把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调试程序等探究活动。在进行“编写程序”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算法来编写程

8、序,以降低学习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3)在讲授VB语言的语句时,教师要注意把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用比较醒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暂时记忆,并在后面的教学和练习中不断地给予强化,形成长期记忆。(4)在教授第五节时,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调试等学习探究活动,逐步体验、理解、运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5)程序设计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智力活动,在引导学生阅读和观摩了大量的程序设计案例之后,应促使学生投入到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通过大量的程序设计活动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三、教学评价本章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学习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评价,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四、课时分配建议教学内容建议课时数第一节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1第二节 程序的顺序结构1第三节 程序的选择结构2第四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2第五节 模块化程序设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