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183360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一中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选修1)中期考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2、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3、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4、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

2、腐朽5、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7、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需要B、汉族地主的建议C、巩固统治的需要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8、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9、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

3、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1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1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

4、心问题是A、加强军事力量 B、解决财政困难 C、铲除割据基础 D、打击土地兼并14、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15、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18、之所以说1

5、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20、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一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

6、2答案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材料题:(40分)26、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7、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 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8分) (2) 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分) (3)材料三“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6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27、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

8、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

9、: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6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8分)(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2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参考答案1-5 DAAAB 6-10 ADCBA 11-15 CBBDC 16-20 BCDCA 26、(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品粮,奖励

10、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27、(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手指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28 (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