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182622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下三尺讲台,提高课堂成效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该起主体作用,要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讲台为展台。我通过这几年来的课改教学实践,以及通过到外地取经学习,其中有一个深刻的教学经验体会那就是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就必须走下那三尺讲台(不满大家说,我在本校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总是居于领先地位,2008年春期哪怕外出学习一两周,期末成绩照样领先呢)。一、走下三尺讲台作用明显1、走下三尺讲台,体现老师的亲切。新课标改革虽然早已推行了好几年,但只要我们深入教室一看,站在讲台上像“念经”一样上完整堂课的教师仍是大有人在。笔者认为,教师上课时

2、能走下三尺讲台,不再威风凛凛地站在讲台上独自一人搞“表演”,而是神采奕奕地在学生间边走动边当知识的“导游者”,学生自然会感觉到“导游”的亲切,对学习充满乐趣认为学习知识就像游览山水一般。2、走下三尺讲台,拉近师生的距离。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位置距离(不下讲台,坐在那后面几排的学生,就是“天高皇帝远”了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可能就在下面“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容易接纳老师的教导,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3、走下三尺讲台,避免学生的走神。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还可避免学生的走神。有的老师上课时往往只站在讲台上尽情尽

3、兴地高“演讲”,很少顾及下面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取,这就形成人们常说的课堂“景观”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事实上常有学生在课堂上扒着睡着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走下讲台去,只要教师在学生中走动,那些打瞌睡的、玩东西的、看课外书刊的、打手机游戏的、做它科作业的等等,因为有你在他们身边(走动),他们一定不敢妄为(除非你老师太懦弱),自然就防范了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只要学生上课时不走神,他们就能学到知识,课堂成效就一定明显。4、走下三尺讲台,融洽课堂的气氛。上课时,我们能走下三尺讲台,无论是老师讲解新知,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无论是老师演示,还是学生探究。一切皆会因为有老师的

4、同场指点而使课堂气氛活跃、精彩、融洽,不至于课堂成为一潭死水。二、走下三尺讲台要求更高走下讲台作用好,但其实对教师要求更高,具体体现在:1、教学内容必须成竹在胸,教师才不至于照本宣科。我们有的教师之所以不能走下讲台,是因为备课不充分,一上课就要带上好大一摞书(教案书、参考书、课本、课辅书等等,应有尽有),或者是抄袭的教案,自己根本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深入备课和编写教案,如此一来,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等不在“心”中而在“本本”上,一旦离开了讲台,自然就离开了那摞书本,当然就无从讲起了。所以,走下讲台就要求不能照本宣科,走下讲台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成竹在胸。2、班内学生必须了如指掌,教师才有利于有的放矢。走下讲台上课,必须对班内学生了如指掌:哪些学生上课习惯好,哪些学生上课习惯差;哪些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哪些学生懒于动脑;哪些学生爱发言,哪些学生喜欢保持沉默等等,只有熟悉本班学生的个性,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该盯住谁,该抽问谁,该辅导谁,该帮助谁,该拔高谁,自然不会盲从,因材施教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堂成效肯定非同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