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81358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赶花会》教学设计[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赶花会教学设计溧阳市文化小学 王晔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赶花会教材分析: 赶花会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一首ABA三部曲式的民乐合奏作品。乐曲引子由竹笛吹出一段节奏自由、音调清脆、色彩明亮的旋律,描绘了春天的清晨美丽的景色;第一部分音乐轻巧、活泼,叙述了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花会;第二部分一共四个乐句,结构工整,旋律抒情优美;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们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能够了解和认识2/4和3/4的拍号以及节奏特点。能够初步听辨一些常见的乐器音色,如竹笛、钢琴等。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在已有的知识

2、经验的基础上能展开一定的想象。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赶花会,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听出乐曲段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 2.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二胡、竹笛和琵琶的音色。 3.理解并初步掌握ABA的曲式结构。 4.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花会”。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乐曲赶花会,感受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听出乐曲段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曲式结构卡片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了解花会播放花会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什么是花会。师总结:花会是每年春季举行,每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会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到花会上唱歌、跳舞

3、、赏花、购物。二、揭题,欣赏乐曲(一)欣赏A部分1.欣赏主题a,感受乐曲情绪,听辨主奏乐器2.再次欣赏主题a,听辨相同乐句,并未乐谱加入反复记号3.主题a声势动作,对比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节奏特点,感知第一乐句的变换拍子 观察老师声势动作,寻找和音乐的联系,引导学生找出第三乐句节奏舒展,第一乐句节奏 相对紧密。以及第一乐句变换拍子。4.欣赏A部分,声势动作,感受和了解主题a重复了几次?(二)完整欣赏,了解曲式结构1.完整欣赏,感受乐曲的演奏顺序学生跟着A部分的音乐做相应的声势动作,引导学生听辨熟悉的音乐出现了几次?2.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或者字母表示乐曲的演奏顺序,引导到乐曲的曲式结构组成。(三)

4、欣赏引子部分欣赏引子部分,听辨主奏乐器,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展开想象。(四)欣赏B部分1.欣赏B部分,和A部分对比情绪的变化,听辨主奏乐器2.师范唱主题旋律,听辨B部分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3.学唱主题旋律(1)慢速跟师两小节模唱,感受四个乐句中的切分、休止等节奏。(2)慢速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模唱(3)填词模唱,提醒学生用声音表现情绪(4)原速跟琴填词演唱4.跟音乐唱词,边唱边走,一个乐句结束换方向行走(五)欣赏A部分1.欣赏A部分,熟悉旋律做相同的声势动作,感受和A部分的不同2.欣赏尾声(1)欣赏尾声,感受力度的变化(2)欣赏尾声,听辨相同旋律重复出现了几次?(3)欣赏尾声,用挥手告别的方式表现

5、力度变化和旋律重复三、完整表演要求:引子旁白:清晨,太阳缓缓的升起来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象在呼唤大家快来集合,小朋友也从美梦中醒来了,有的伸伸懒腰,有的揉揉眼睛,他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衣裳一起出发啦!A声势动作B走步唱歌A-声势动作尾声挥手告别四、拓展延伸(一)了解作品以及作曲家赶花会最早是一首琵琶独奏曲,由作曲家叶绪然1960年创作,后由胡琴大师刘明源创作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作品。曲调明朗,节奏轻快,表现了多民族的西南地区人们赶花会时的欢乐场面。(二)了解民族乐队编制图片展示民族乐队合奏图片,了解乐队编制民族乐队拉弦乐组(二胡等)打击乐组弹拨乐组(琵琶等)吹奏乐组(竹笛等)五、总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