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17945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23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2、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A BB CC DD2、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 1430.1120. 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A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为LQ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L2+与R2

3、-的核外电子数相等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跟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Fe3O4BNa2O2CMg3N2DFeCl24、已知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H=15kJmol ,2H2(g)+O2(g)=2H2O(g);H=26 kJmol。现有32mol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体、固体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453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l:2C2:3D3:2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6、

4、已知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242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434kJB557kJC920kJD436kJ7、氮元素被还原的过程是ABCD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碱性:NaOHAl(OH)3 B相对原子质量:ArKC酸性:HClO4HIO4 D稳定性:HFHCl9、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 B淀粉餐具 C塑料餐具 D纸木餐具10、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实现:Si(s)+3HCl(

5、g)SiHCl3(g)+H2(g);H=-381 kJmol-1SiHCl3+H2Si+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是吸热反应C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B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时,的转化率:段小于段12、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Al粉后产生的溶液中:、B滴加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中:、C酸性溶液中:、D澄清溶液中:、1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

6、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 加成 氧化 酯化 中和A B C D14、不能鉴别乙酸溶液、乙醇溶液的试剂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铜悬浊液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15、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反应2 s后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B用物质B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1s-1C单位时间内有a molA生成,同时就有2a molC生成D当A、B、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2时达到平衡状态16、下

7、列各选项中错误的是A离子半径:Li+Na+H2SHFC酸性:H2SiO3H2CO3H2SO4HClO4D碱性:Al(OH)3Mg(OH)2ZB简单离子的半径:ZYXWC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以下几种粒子:X、Y、Z是阳离子,Q是阴离子,M、N是分子除Z外其余粒子都由短周期元素A、B、C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且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性质:它们(X、Y、Z、Q、M、N)核外电子总数都相同;N溶于M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Y和Q都由A、B两元素组成,Y核内质子总数比Q多两个;X和N都由A、C两元素组成,X和Y核内质子总数

8、相等;X和Q形成的浓溶液在加热情况下生成M和N;Z为单核离子,向含有Z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含Q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含Q或Y的溶液,沉淀消失(1)Q的化学式为_;X的电子式为_.(2)试比较M和N的稳定性:N_M;(3)写出Z和N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上述六种微粒中的两种阳离子可与硫酸根形成一种盐(不含结晶水),向该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的NaOH溶液,出现了如图中a、b、c三个阶段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该盐的化学式为_(5)将2.56g铜投入到一定量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中,共收集到896mL气体(标准状况下),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

9、在水槽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mL24、(12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周期AAAAAAA0234(1)写出与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分子的电子式:_。(2)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第三周期中除元素以外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填离子符号)。(3)几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 (填化学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该氢化物和元素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第三周期与同主族的元素的单质在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元素的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

10、为_(用离子符号)。25、(12分)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越小组对其组成进行探究。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Cu2+H2O。方案一:(1)学生甲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浓硝酸,产生一种红棕色的气体。由此可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_,写出产生上述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2)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另一种成分。实验操作步骤为:取少量上述反应后溶液,加入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现象。方案二:(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_。A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一定不含

11、有Cu2OB若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样品一定含有Cu2O,一定不含有Fe2O3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和Cu2O方案三:学生丙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4)装置A是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使用的药品是_(填选项)。A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片 B稀硝酸和铁片 C稀硫酸利锌片 D浓硫酸和镁片(5)下列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填序号)。打开止水夹 关闭止水夹 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 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 收集氢气并验纯(6)假设样品全部参加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单质,若实验前样品的质量为15.2g,实验后称得装置C中固体的质最为12.0g。则样品的组成是(若有多种成分,则须求出各成分的质量)_。26、(10分)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