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1783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附答案详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论述题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实例,阐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意义。【答案】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认识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使其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和统计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使其提升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数据分析涉及生活各方面,学生在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

2、时,能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学方法。从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 问答题简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答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 学情分析。在教学开始前,分析该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学习该单元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单元结构构建。单元结构

3、构建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要关注数学内容的整体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绘制出单元内容结构图,并根据内容及其重要性,对教学形式和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 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结合单元内容结构图,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要兼顾本课内容”的教学和“单元内容”的贯通,构建一条围绕核心内容展开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安排合理,体现出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反思与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重点总结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反

4、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3. 论述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请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答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方法。因此,结合新课标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

5、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其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教师应通过布置复习相关旧知和预习相关新知的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养成课后巩固和课前预习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启发性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与新课相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所授知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6、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帮助其养成定期对自己 学习情况査漏补缺的学习习惯。4. 单选题中位数是一组统计数据中的代表性数值。在一次考试后采集到一组数据54,66,87,74,69,76,81,78,73,83,77,7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问题1选项A.73B.74C.75D.76【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数学常识。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

7、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将题干中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54,66,69,71,73,74,76,77,78,81,83,87,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74和7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4和76的平均数,即75。本题当选C。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5. 单选题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解方法是( )。问题1选项A.脱敏法B.强化法C.幽默法D.升华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方式。A项,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缓解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肌肉松弛;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三是让来访者在肌

8、肉松弛的情境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引起恐慌的原情境中保持松弛状态。B项,强化法也叫正激励,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的方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发生。C项,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一种机智、双关、讽喻、诙谐、自嘲等的语言、动作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困难或尴尬,以摆脱内心的失衡状态。D项,升华法是指将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的过程。题干中,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走出困扰就是升华的体现。因此,本题选D。6. 案例题材料: 王老师是一名新入职的高中数学教师,

9、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学生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意。她原以为是这些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经深入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下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目前讲的教学内容感到太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程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果这回学生们却反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教学效果不好?随后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请教,如何把握好教学难度。张老师对王老师说:“你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1)请用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10分)(2)结合案例,指出如何让学生“跳一跳能

10、摘到桃子”(8分)【答案】(1)维果茨基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此,要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需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理论重视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这一思想对正确理解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王老师作为新入职的高中数学老师两次均没有正确把握学情,第一次低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第二次又过于拔高了知识内容。这两

11、种教学情境,都是没有考虑儿童现有的学习水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没有成功创设“最近发展区”。而张老师提出的“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经验,其实质就是既重视了学生已到达的水平,又考虑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能实现的水平,符合“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备课,尤其是备学情。材料中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将自己的课堂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王老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且准确地把握并调整课堂节奏注重学生主观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2、,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王老师应树立“以学为本”的学生观,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启发诱导,采用多种生动活动的教学形式。王老师作为新老师,教学灵活性不够,需要在课堂中多种教学形式并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向有困难的题目挑战。7. 单选题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问题1选项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13、面:(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题干中,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此,本题选A。8. 问答题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9.

14、 单选题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B.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C.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D.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行为。题干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上课,没有与学生沟通交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故B正确;李老师始终在讲台上展示精美课件,没有关注到课堂实际效果,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故C正确;李老师上课只是在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课件,一味按照课前设计的课件安排教学活动,没有根据课堂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忽视了

15、教师的创造性。故D正确。题干中未体现学生的习惯培养故本题当选A。10. 单选题初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在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名称,这些名称反映了古人对其特征的认识。其中公转周期接近12年,因用以纪年而被称为“岁星” 的是( )问题1选项A.土星B.木星C.金星D.水星【答案】B【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地理常识。岁星指的是木星。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因为木星每十二年在空中绕行一周,每年移动周天的十二分之一,古人把木星所在的位置作为纪年的标准,所以叫岁星。本题当选B。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A土星亦称之为镇星(常写作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