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17490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户县玉蝉初中 仝文利内容概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学能力即自读能力。自读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成与败。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独学能力,必须激发自读兴趣,强化自读意识,掌握自读方式,狠抓自读环节。关键词:自读能力 自读兴趣 自读意识 自读方式 自读环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

2、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强调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独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独学能力就是学生的自读能力。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像课前的预习,课堂学生的默读、朗读,以及为寻找教师提问的答案而看书的过程无不在培养学生自读。可见,培养学生自读是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关键一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自读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与败。培养学生

3、的自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养成自读习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读书兴趣不尽相同,我们决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就不读。在读物和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主要的中介,这就要求教师去启发、点拨、引导。诱导阅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擅长垂钓者,往往在下钩之前施放诱饵,此法移用到阅读教学中,便是诱导阅读。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捷径,尤其适用于年龄偏低而又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在要求学生自读之前,教师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讲述故事高潮,或者描绘故事镜头,或叙述有趣的片段,或朗读优美的语段,或分析精巧的构思。一句话,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诱导学生有意注意。比如:教学论语十二章,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论语

4、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学生听了后,立即带着强大的兴趣,去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还要强化学生的自读意识。中学阶段,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反复强调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学习仍很紧张。光靠课堂教学,要学好语文是有难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尚且不能满足写作的需要,这就需要安排靠拢阅读。靠拢阅读,就是阅读训练向写作靠拢,写作练习向阅读靠拢。让学生阅读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一方面,指导学生写作某种文体,教师则提供这一类的范文让

5、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读,在自读中体会、把握其写作方法,从而达到以读带写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写作训练服务于课堂教学,向课堂靠拢,以写促读。这是强化学生自读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根据课文是以春内容的写景抒情散文,我提前安排学生以春季节为内容,写一篇作文。然后自读朱自清的春,看看自己的文章与大师的作品有什么差距、区别。通过读文,学生明白写景文章,要写好,必须详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要运用修辞手法,让语言优美,有感染力。这充分表明,学生的自读是行之有效的。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还要让学生把握正确的自读方式。阅读方式很多:有浏览、通读,有认读、研读

6、,有精读、泛读,有默读、朗读等,在培养学生自读过程中,关键要抓浏览-细读-研读。这三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浏览,其特点是重速度、重时效。一目十行,迅速把握全书的大致内容或重要段落的大意。这对培养自读兴趣也大有裨益,没有接触便没有兴趣可言,而处于似懂非懂阶段却更能激发学生深入地进一步地去阅读,从而进入细读阶段。细读,是建立在对全文粗略了解基础上的耐心细致的阅读。只有细读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解决问题。这种阅读方式尤其适用于靠拢阅读,也有利于强化自读意识。研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句句必究”,它是对读物整体把握的主要途径。比如要正确、合理全面理解某一首诗所抒发的

7、情感,依靠浏览,一般不能解其意;依靠细读,也只能得到肤浅的认识,聪慧者也只能得到较正确、合情理的认识。要全面理解则必须研读,必须通过对写作时代背景的了解,对作者本身境遇的了解,对诗句中字眼的推敲,对修辞运用的分析,对构思布局的探究,方能体味得出。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说,研读仍属浅层次的研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不掌握正确的读书方式,即使千遍万遍也是徒劳无益的。倘若我们能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式进行自读,必能事半而功倍。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可分为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还要狠抓三个环节:一“理”

8、、二“析”、三“体味”。这也是浏览、细读、研读在自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一“理”,就是理思路、理线索、理顺序、理层次。“理”的任务可以在浏览、细读的过程中完成。记叙性文章,其中包括小说、散文、叙事诗,要根据记叙的要素理清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线索。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说明性文章要理清说明顺序,按时间还是空间,按事理逻辑还是按认识过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按照从南往北的空间顺序来写的。议论性文章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是立论的按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来划分;是驳论的按树靶子(树敌论点、敌论据)、有的放矢(驳敌论点、敌论据或敌论证过程)、反戈一击(或结论)这样三

9、个部分来划分。二“析”,就是分析文章的写法,分析写作背景、分析表达方式、分析表现技巧、分析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析”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是细读、研读的过程。对记叙性文章重在分析记叙的特点,如细节描写、夹叙夹议、顺序的变化、悬念的设置等。分析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分析表现技巧,如联想和想象及各种修辞的运用。对说明性的文章重在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对议论性的文章重在分析论证方法,常用的有引论、例证、类比、比喻、对比、因果、引申等方法。当然,在分析某一具体作品时,又要对整个文章作整体的、局部的、各个知识点的分析。三“体味”,就是领会、鉴赏。“体味”的过程是对阅读进行总结的过程,也是享受读书乐趣的过程,尤其对自读者来说,更有收获的喜悦。对各类读物都应领会其思想的针对性或内容的科学性,体味其语言特点,鉴赏其写作技巧、艺术特色。文言文阅读,则先要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理顺句意,理通文章,再分析其写法,掌握其知识点,体味其艺术特色。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独学能力,必须激发自读兴趣,强化自读意识,掌握自读方式,狠抓自读环节。参考文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