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16489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经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苏州中心CBD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时空距离关系)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紧临苏州古城区,西与古城以苏嘉杭高速公路相隔,北抵娄江为界,南临斜塘河吴淞江,东接青秋浦。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官方统计显示,园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36吨标准煤,单位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在过去13年里,苏州工业园区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

2、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理念是先造工厂,有了一定规模后,建住宅,住宅造了一定规模以后再造商业。“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推导。工厂建起来了,人要进去,就会有住宅的出现,住宅有里,有了人的活动,就会有商业,正式这个简单的逻辑道理指引园区的发展可是园区建设、究竟是工厂呢?还是工厂与住宅配套,各占比多少?住宅区有独立商业点,还是与苏州市大规划整合?园区功能用地布局轴向布局形式为主,其区域功能分割非常清楚,脉络清晰。商业用地居其核心,其两边是生活居住用地,再外围为工业用地。环金鸡湖22公里全部是开放式公共地带,宽阔的绿

3、化带和道路之外,才是低密度的住宅或娱乐设施,并通过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连为一体,环湖建筑尽可能与湖畔公共空间相融。全区规划19个“邻里中心”,2个商业服务分中心,一个中心商城。每个“邻里中心”承担为半径0.5平方、1万多户居民服务的功能。这里有商店、超市、餐馆、娱乐等服务设施,是社区居民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正是这些外围的居住用地不仅仅只为园区内部服务,更是为整个苏州东南区域服务,使得园区与中心区真正的做到了无缝连接。然而今年1-11月,苏州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810亿元,增速从6月底的23%回落到16%,进出口总额增幅从26%回落到16%。虽然今年以来新增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个,但全区规

4、模以上工业综合指数同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7项指标有5项出现下降,房地产交易量下降、工业用电量增幅出现下降,尤其是IT、TFT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事实上从2005年起,苏州工业园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的进行转型调整,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

5、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 - 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资源集约和生态环保等指标走在了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

6、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3东部新城加快繁荣。以CBD建设为龙头,集聚各类银行与专业商务机构14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成为苏州新的商业文化中心;以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为平台,引进注册生产、物流、贸易企业174家,2009年监管货值达513亿美元。4中新合作深入推进。先后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训,学习新型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我们通过两个规划的变化就能更清楚的看出整个园区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一:这是当年园区初期建设时做的园区总体规划,而后来整个园区的建设也基本上完全的遵循了规划,正如园区建成的8年后,

7、最早进驻园区的“三星集团”当时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讲,园区所展现的面貌一如当初给他看的图纸。 二:2005年通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对园区内部用地性质做了一些置换,完成了部分退二进三的工作,并且根据园区当前的发展状况制定出了一套新的转型机制,加速了园区向“三二一”发展的进程。通过2005年苏州的总体规划,我们很清楚的看出,金鸡湖畔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已然成为苏州东部的一个新的商业核心地带,下面我们具体看看都有哪些地块发生了置换。(第一张是园区早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图纸,第二张是2005年苏州城市总体规划)从这两张图纸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版总规中主要是将部分的工业置换为居住及公共绿地,增加了轴线方

8、向的商业量,并且大幅度的增加了公共绿地的面积,将园区内建设成集现代都市型产业与适宜人口居住的综合发展园区。2007年无锡太湖的水危机事件对整个苏南工园区震动极大,一直在探索转型的苏州工业园区则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这成为转型驱动力最根本的前提。目前,工业区仅占苏州工业园区总面积的35%,商住占25%,绿化占20%,公建道路和基础设施占15%。那些大片的显得有些奢侈的草坪,会让初入园区的人忘了这里曾经是长三角的制造业高地。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呈现的不仅仅是全线飘红的经济,其更大的意义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与自然生态的完美和谐。园区西部的金鸡湖,现已成为苏州人身边的“西湖”。水是苏州的“外衣”,每年的黄金周,来园区旅游的人都在不断的增加。而矗立在金鸡湖畔的“圆融”雕塑,正成为苏州工业园的一道独特风景。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给我们的启示是:现阶段单纯的制造加工业已经很大程度赶不上工业发展的速度,工业能否成功转型已经成为很多大型工业区的生死瓶颈。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不可能仅仅满足的自主工业生产或是外包供应商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在整个外部工业环境都在进行“退二进三”活动时,我们的规划需要更多的关注整个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努力将宁波市城市工业功能区(机电工业区块)从一个单纯的工业区块向一个综合新城区发展,并且成为宁波城市北部的一个新的发展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