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162398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质量控制要点(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盾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1 盾构掘进施工1.1.1 盾构设备制造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总装调试合格, 经现场试掘进50100m距离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1.1.2 盾构组装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总装时的精度标准, 配套系 统应符合规定, 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盾构使用应经常检 查、维修和保养。1.1.3 盾构掘进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排土量、盾构姿态和地层变形。1.1.4 盾构进出洞时应视地质和现场以及盾构形式等条件对工作井 洞内外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 并对洞圈间隙采取 密封措施,确保盾构的施工安全。1.1.5 在盾构推进施工中应及时进行各项中间隐蔽工程的验收

2、, 并填 写下列记录:(1 )竖井井位坐标;(2)竖井预留的洞圈制作精度和就位后标高、坐标;(3)预制管片的钢模质量;(4)盾构推进施工的各类报表;(5)内衬施工前,应对模板、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验收。1.1.6 盾构机进出竖井洞前, 必须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 以防止 洞门打开时土体和地下水涌入竖井内引起地面坍陷和危及盾构施工。1.1.7 隧道洞口土体加固方法、 范围和封门形式应根据地质、 洞口尺 寸、覆土厚度和地面环境等条件确定。1.1.8 检查盾构始发的准备工作, 测量盾构机始发的姿态 (盾构机垂 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防止“栽头”),检查盾构机防滚转 措施及负环管片、始发台的稳定

3、性;检查反力架刚度。最后一层钢筋 的割除,应自下而上进行才比较安全。1.1.9 盾构工作竖井地面上应设防雨棚,井口应设防淹墙和安全栏 杆。1.1.10 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应控制盾构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离值,使 之在允许范围内。1.1.11 盾构中途停顿较长时,开挖面及盾尾采取防止土体流失的措 施。1.1.12 盾构掘进临近工作竖井一定距离时应控制其出土量并加强线路中线及高程测量。距封门500mn左右时停止前进,拆除封门后应连 续掘进并拼装管片。1.1.13 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 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 如盾构停歇时间较长时, 必须及 时封闭正面土体。1.1

4、.14 盾构机到达检查进站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接收架位置和盾构机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 0 30mm防止“栽头”), 确保两个姿态一致 (接收架垂直姿态要略低于盾构姿态, 以使盾构顺 利爬上接收架);检查接收台的固定牢靠,防止盾构在推力作用下发 生位移;检查进站前约 10 环的管片是否对纵向进行加强连接,防止 盾构在推力下降时发生管片 “松脱” 渗水和减轻盾构姿态发生突变时 的管片错台、破损。盾构机应慢速进站,直到盾构安全上到托架。1.1.15 盾构掘进中遇有下列情况之时,应停止掘进,分析原因并采 取措施:1 盾构前发生坍塌或遇有障碍;2 盾构自转角过大;3 盾构位置偏离过大;4

5、 盾构推力较设计的增大;5 可能发生危及管片防水、运输及注浆遇有障碍等。1.1.16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土压值,保持压力稳定。1.1.17 带压更换刀具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1.1.18 盾构推进应严格控制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允许偏差均为士 50mm发现偏离应逐步纠正,不得猛纠硬调。1.2 管片拼装1.2.1 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管片和防水密封条。1.2.2 管片在送入拼装机时, 前面不得有人, 管片旋转及径向没有进 入已拼好管片端头时,在拼装机下方严禁人员进出站立。1.2.3 管片拼装应严格按拼装设计要求进行, 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混凝土剥落现象。1.

6、2.4 管片拼装后,应做好记录,并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片拼装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士 50mm每环相邻管片平整度4mm 纵向相邻环环面平整度5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为隧道外直径的千分 之五;螺栓应拧紧,环向及纵向螺栓应全部穿进。当管片表面出现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大于 0.2mm的裂缝或 贯穿性裂缝等缺陷时,必须进行修补。管片修补时,应分析管片破损 原因及程度,制定修补方案。修补材料强度不应低于管片强度。1.3 壁后注浆1.3.1 向管片外压浆工艺, 应根据所建工程对隧道变形及地层沉降的 控制要求,选择同步注浆或壁后注浆,一次压浆或多次压浆。1.3.2 衬砌管片脱出盾尾后,应配合地

7、面量测及时进行壁后注浆。1.3.3 注浆的浆液应根据地质、 地面超载及变形速度等条件选用, 其 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注浆时壁后空隙应全部充填密实,注浆量充填系数宜为1.302.50。壁孔注浆宜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顶部再注底部,当有条件时 可多点同时进行。 注浆后应将壁孔封闭。 同步注浆时各注浆管应同时 进行。以达到防水和防止隧道结构及地面沉降的目的。1.3.5 每环压浆量应保证地表沉降控制在各工程环境保护要求的规 定内。压浆机压力以控制地表变形为原则, 压力应均匀以免损坏管片。1.3.6 壁后注浆施工的注意事项( 1)一般的注意事项1 )制浆时的注意事项: 材料投入顺序要正确,不能投入凝固的水

8、泥、膨润土。 搅和时间要连续,不能间断。使用材料要合适,杜绝使用风化固结水泥及混有杂物的砂。2 )运输、注入的注意事项: 使用搅拌装置,保证浆液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分离。 需要运输时应使用固结延迟剂。检测从注入孔到泵的输浆管接头的好坏。 注意注入孔位置的阀门和泵的工作状况。 注意观察注入压力、注入量。应注意注入结束时从注入孔阀门的关闭到移动输浆管的工作 顺序。取下注入孔的阀门时,应装上柱塞。 管片出现破坏、上浮等现象时不能注浆。 当浆液从管片外露时, 应停止注浆, 待采取措施后再行注入。 浆液的处置。作业结束后, 作业员必须对制浆设备、 泵等进行彻底地清洗。 ( 2 )注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严

9、格遵循材料混合顺序。 如果违背壁后注浆的用料混合顺序, 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水(W)膨润土( B)、水泥(C)之间混 合顺序变动,则流动度的值、析水率将显著变化,必须充分注意。2)材料的准确计量:粉体材料放置时间长,由于受潮比重会发 生变化。应定期测量粉体材料的比重,以修正计量系统。计量器具也 必须经常维护,调节检查其精度。1.3.7 在小曲率半径施工中壁后注浆应采用早期强度高的浆液、 急凝 砂浆和双液浆为好, 以获得合格的盾构的推进反力。 事先应制定注浆 的正确方案。1.3.8 在各种特殊地层中的壁后注浆, 要充分认识地层的特性, 制定 详细方案和施工步骤。通过采取调整浆液参数,选择合理

10、注浆点、改 变注浆方式、控制注浆时间和压力等措施来控制注浆质量。1.3.9 壁后注浆的质量管理 壁后注浆液的流动性、强度、收缩率、凝胶时间(即开始防水又 没硬化的时间) 等性能是选择浆液的重要因素, 直接关系到地层的沉 降、漏水、漏气等性能,必须定期对注入浆液进行试验检查。浆液的主要试验项目有流动度、粘性、析水率、凝胶时间、强度 等。施工时必须使用检查合格的计量器,保证配比的准确性。1.4 施工防水1.4.1 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防水包括管片本体防水、 管片接缝防水和隧 道渗漏处理三项内容。 隧道防水的质量验收合格标准为: 不得有线流、 滴漏和漏泥沙,隧道内面平均漏水量不超过 0.1L/ (m2.

11、d )。1.4.2 接缝防水密封垫的构造形式、 密封垫材料的性能与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4.3 钢筋混凝土管片粘贴防水密封条前应将槽内清理干净, 粘贴应 牢固、平整、严密、位置正确,不得有起鼓、超长和缺口等现象。1.4.4 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前应逐块对粘贴的防水密封条进行检查, 拼装时不得损坏防水密封条, 当隧道基本稳定后应及时进行嵌缝防水 处理。1.4.5 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接缝连接螺栓孔之间应按设计加设防水 垫圈。必要时,螺栓孔与螺杆间应采取封堵措施。1.4.6 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接缝(一次衬砌)必须用设计规定的材 料完成嵌缝及堵漏工作,以确保现浇内衬混凝土浇捣的防水质量。1.4.

12、7 管片衬砌的所有预埋件、 手孔、螺栓孔等应按图纸要求进行防 水、防腐等处理工作。1.4.8 遇有变形缝、柔性接头等特殊结构处, 除按图进行结构施工外, 还必须严格按图纸的防水处理要求落实。1.4.9 竖井与隧道结合处, 宜采用柔性材料处理, 并宜加固竖井洞圈 周围土体。 在软土地层距结合处一定范围内的衬砌段落, 宜增设变形 缝或采用适应变形量大的密封条。1.4.10 所采用的防水材料,都应检查和保存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合 格证书或检验报告,按设计要求和生产厂的质量指标分批进行抽查, 特别是水膨胀橡胶制品必须进行抽检。1.4.11 采用水膨胀橡胶定型制品防水材料,其出厂运输和存放须做 好防潮措施

13、,并设专门库房存放,以免失效。1.4.12 遇变形缝、柔性接头等处,管片接缝防水的处理应按设计图 纸要求实施。1.4.13 管片防水密封垫粘贴后,在运输、堆放、拼装前应注意防雨 措施并逐块检查防水材料(包括传力衬垫材料)的完整和位置,发现 问题及时修补。管片拼装时必须保护防水材料不被破坏, 并严防脱槽、 扭曲和位移现象的发生,必要时使用减摩剂、缓膨剂。如发现损坏防 水材料,轻则修补,重则重新调换,以确保管片接缝防水质量。第二章 地基加固处理质量控制要点2.1 主要检查内容2.1.1 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检查1 地基处理施工单位的专用资质情况;2 水泥浆液流量计的计量标定情况;3 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

14、况;4 加固材料的存放条件。2.1.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 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 明确地 基加固范围、加固方法、检验要求及施工顺序和要求等。2.1.3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1 各种加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准用证和进厂检验报告;2 混凝土、水泥土试块的强度测试报告;3 单桩或复合地基载荷实验报告及其他地基质量检验报告4 施工过程中的原始施工记录;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 关键部位(工序)验收资料;7 竣工图和竣工验收资料。2.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1 渗透注浆法 重点检查浆液制备、制浆孔位置、注浆顺序、注 浆量和压力。2 劈裂注浆法 重点检查浆液制备、制浆孔位置

15、、注浆顺序、注 浆量和压力。3 树根桩 重点检查钢筋笼制作质量和成孔、 注浆的各项工序指 标,开挖后,检查桩位、桩数和桩顶强度。4 高压喷射注浆法 重点检查浆液制备、制浆孔位置、注浆顺 序、注浆量和压力。5 降水加固法 重点检查井点降水方法和设备选型, 降水效果的 水位观测孔、监控技术和组织措施。2.2 检查要点2.2.1 对地下工程的地基加固, 应有专门的地基加固设计和施工组织 设计,以确保工程要求。2.2.2 地基加固处理的设计、 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当 地基加固设计与主体结构设计不是同一设计单位时, 地基加固设计施 工图必须由主体结构设计单位认可并签字,施工单位不得自行设计。2.2.3 当加固地基载荷试验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应由设计核定并办 理签证手续。2.2.4 渗透注浆法:1 注浆终止条件可分注浆压力控制和注浆量控制二类。 采用压力 控制时,注浆终止压力不宜低于与埋深相应的静水压力和管道消耗阻 力的压力,也不能低于0.5MPa。采用注浆量控制时,注浆量根据设 计要求而定。2 注浆加固检验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条件:注浆加固面积在 100 川内必须有二个检验点,加固面积每超过100川应增加一个检验点。当检验结果低于设计指标的 70时,每单位面积增加一倍数量的检 验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