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15464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宾语从句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宾语从句复习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知识目标1、 能正确的判断宾语从句的引导词; 2、 准确的把握宾语从句的语序; 3、 弄清宾语从句的时态问题; 4、 参照范例能准确的组织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2能力目标:能够在问路的交际情景中正确使用宾语从句。3情感态度目标:能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合作。4学习策略培养目标:能自我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设计独立学习、两人交流和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合作等过程来体验语言,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学会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二)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宾语从句的正确使用;一能正确的判断宾语从句的引导词;二准确

2、的把握宾语从句的语序.(陈述语序;主句+引导词+主语+谓语)三弄清宾语从句的时态问题;(主句与从句在时态上的呼应。主一般,从任意;主过去,从过去) 2、 参照范例能准确的组织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3.运用宾语从句的知识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宾语从句的引导词、语序和时态。教学难点:从句时态和语序的运用。解决方法 分组学习提问讨论分析总结中考点拨 达标练习 归纳总结1. 翻译句子开始,男女生比赛,集体表扬,让全班学习气氛升温2. 仿例子造句、以组为单位竞争的方式开展,吸引学生踊跃参加。3反复练习宾语从句、以重复的方式把练习机会给以后进生,使每组的学生都能切实融入课

3、堂,对于后进生的突出表现用糖果给以奖励4.练习巩固部分,以减分制控制学生的盲目答题,创造思维空间,促进合作学习。(教学背景)初二教学倍受人们注目,切身感受的是: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材课程多,语言点分散,如一直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感到难以掌握,特别是进入复习阶段。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初三教学宾语从句作了一些初步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宾语从句的概念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并能很快掌握、运用。本课教学内容源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Book 15),是对第六单元中已经初步学习过的宾语从句的阶段复习、综合运用和提高。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结合学生现有知识背景和生活实际,通过设置情

4、景,引出本课的语法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将宾语从句复习与“问路”的功能意念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复习由特殊疑问词和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在语言运用环节,我围绕话题(旅游结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教材分析Module 3 的重点语法是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本节课主要处理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应从三方面入手:引导词、语序和时态;其中比较难把握的是语序和时态。(二)学生分析1.本班31人,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实际运用能力还较欠缺。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宾语从句的基本用法,但对

5、语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并不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问路是学生熟悉的功能意念项目,借助它们学生能较顺利的理解宾语从句的表意功能,顺利完成课堂活动。有了相关的语言支持,学生应该有兴趣和能力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2.本班有10人对课堂的参与意识不浓,在课上应不断提醒,给予机会。3.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很浓,对教师态度很关注。在练习中对从句时态和语序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很容易含混不清,为确保人人清楚需要师生、同学多练习。(七)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Students book 和 Exercise-book,2.按座位分成6个小组,并在黑板上写上小组序号。 教学方式:个体学习;集体讨论

6、;教师讲解;小组合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编写、打印学生学案二、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 (5mins):设计理念:本环节以问路和人物描写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宾语从句句式,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宾语从句,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导学案先进行预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第一部分,直接导入宾语从句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引导词、语序和时态,并且把引导词和时态的分类分别列出。Step 2 :Discussion (5 mins):Help Ss to make sure the meaning and the forms of the object

7、 clause.1. Read the object sentences on the screen.2. Observe and sum up the meaning and the form of the object clauses.设计理念:让学生参照幻灯片把上述两个表格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再加上一部分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复习原有的宾语从句的知识,并作口头归纳,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有助于在愉快的氛围下巩固所学知识。1.引导词(根据从句句式)引导词句子类型that陈述句if/whether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词特殊疑问句2.语序 宾语从句的语序是陈述语序。3.

8、从句的时态(根据主句时态)主句时态从句时态现在时/将来时所需要的任何时态过去时相应过去任何时态(客观事实,客观真理除外)。Step 3: Finish the tasks of the Object Clause and discuss (10 mins)Teacher asks the Ss to finish the tasks on the paper first, then discuss their problems in groups设计理念:本环节设置了5个任务让学生完成,并在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逐渐学会对归纳宾语从句。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游戏,促进小组组员的相互合作

9、。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找出疑惑,进行解答。这是一种大众化题型,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完成。Step 4: check answers ( 5mins)Teacher asks the Ss to check the answer.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创设良好的学习课堂.选取学生代表来讲解答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Step 5:Analysis typical exerciseTeacher shows some typical exercise on the screen, ask the Ss to answer. 设计理念:通过中考试题的点拨,以及宾语从句特殊用法的练习,加深试题难

10、度,提高学生能力。(翻译句子,是能力提升题。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学生,设计这道题目的目的是关注学生差异,体现题目设计低起点、多层次的要求。)Step 6:Summary (1mins)1. Evaluate the Ssgroup work, choose a winner 2.The usages of the Object Clause设计理念:及时评价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有助于小组合作的更好发展,同时加强宾语从句的再次归纳.Step 7: Test (5mins)设计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归纳,学生对宾语从句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小测,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单项

11、选择题涵盖了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能把这些题目答对的话,说明学生对宾语从句基本掌握了。)Step 8: Homework (1min)1、 Remember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2、 Finish a paper exercise of the Object ClauseStep 7 总结。让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布置作业,加深理解。学习效果评价 优点;各个环节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针对前一阶段学生学习宾语从句时暴露出来的问题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既兼顾初三复习阶段夯实基础的现实需求,又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综合性和挑战性。第一环节引入部分:让学生通过小组

12、讨论,根据课本所出现的单元,复习已有的知识宾语从句。学生都能在课本上找出宾语从句的句式,较好地回忆了所学的知识。 不足:第二,三环节归纳复习部分: 想让学生在我所设计的宾语从句的几个任务中体验并归纳宾语从句的用法,通过生生的互动来促进组内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是比较好的,但是再好的设计,现场实施就不一样了。预计学生10分钟的时间完成5个任务,结果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任务太多,同时我在课堂调控上没有把握好度,让学生发挥得过多第三环节时间拖得太长,使得后面的点睛之处(中考考点扫描和中考直击)的时间不得不缩短。课后也思考了这个环节的问题,因为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有学习的问题,是应该停下来讨论,还是继续原有

13、的教学设计。这个也可以成为今后教学思考的问题。 第五环节:本环节想通过中考试题的点拨,来让学生了解中考宾语从句的考试方向,使学生对宾语从句的掌握更具有方向性。由于在过程三的时间过多,没有能在本节课中体现这一设计,只好放在下一节课和学生一起了解和掌握。设计的课堂总结和测试也因时间没有能较好地体现,降低了这节课的有效性。学生效果学生在课程进行中,能跟着老师的引导,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学生通过问路活动,完成对宾语从句语法知识的归纳总结。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9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宾语从句的复习内容,能在不同的情景下恰当、正确地使用宾语从句,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10%学生还处于一知半解的

14、状态,对宾语从句的连接词还不能完全了解。应在设计的任务中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理解和掌握连接词的用法。宾语从句中,对一般疑问句的变法,人称的变化,时态的变化也是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教学特色:本教学设计是一节初三语法复习课新模式的尝试。传统的讲解加做题的语法复习课枯燥低效。我的策略是:设计成小组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和总结中,自己去体验。我认为教会他们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本设计以复习语言知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的设计思路,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以话题为主线,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运用中总结,在活动中巩固。语言运用环节运用“信息沟”

15、(Information gap)理念, 使得交流情景更加真实,学生更感兴趣。初三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必须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本课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特别考虑了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和严谨性。各环节按照“语言接触理解体验总结归纳语言运用”的思路进行设计,逐步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中他们自己总结,相互交流、评价和指正,教师则是引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练习,又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自由发挥和拓展的空间,体现了教学目标设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还是通过几个任务体验了宾语从句的复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教授,比教师主讲这个知识点,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在课堂思考,讨论,应该能很好地促进学习。在教学过程的调控上,应注意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得再好的,在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