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15351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泸县二中城北分校2012年秋期2013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次考试满分110分。 2、完卷时间:120分钟。 3、请将答案工整地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6题每小题2分,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踉跄(1ng) 断壁残垣(yun)踌躇(ch) B骸骨(hi) 星宿(s) 辙乱旗靡(m) 和面(hu) C昳丽(y) 伛偻(1) 黑黝黝(yu) 恻隐(c) D淑女(sh) 隐匿(nu) 步履蹒跚(pn) 蝼蚁(l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滥竽充数 黎民百姓 明察秋毫 宫阙 B根深蒂固 俯首贴耳 秋风箫

2、瑟 精彩 C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吹毛求疵 嶙峋 D恃才放旷 锲而不舍 媚上欺下 寤寐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博是校园网络高手,别看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但一谈起网络就滔滔不绝,左右逢源,简直像换了一个人。B、国庆节的迎宾广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C、我单位缺料,你手里有积压,做成这桩买卖,岂不两全其美。D、校园英语节一开幕,科代表张阳就忙个不停,连吃饭都顾不上,真是日理万机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

3、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D、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我问那个卖牡

4、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个句子的问号用得不对,应该把它放到“钱”字后面。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D热爱生命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 7、古诗文默写,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诗句。(8分,每小题1分)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虏骑闻之应胆慑,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_,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溯洄从之,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报君黄金台上意,_。(李贺雁门太守行)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作者冒死进谏、为国效力的名句是_,_。二、

5、阅读理解题(44分)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让信念点亮生命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6、。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7、8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_9.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10给文章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_11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的“人生之牌”? (3分)_(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4分)三袋米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

8、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兴奋,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坚固地甩在儿脸上,这是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

9、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

10、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气呼呼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

11、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静静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

12、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稀奇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迷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暖和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2分)_13、第段中母亲的叙述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母亲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的什么高贵品质?(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