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152194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用通俗形象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共7个自然段,先以一个设问句作为全文的总起,接着从海底的宁静、光亮和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物产等方面对海底世界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海底世界进行了总结,也回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问题,前后呼应,语言优美流畅。本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不仅结构清晰,还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第三自然段围绕海底的声音来写的;第四自然段围绕海里动物

2、的活动方式来写的;第五自然段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来写的;第六自然段写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共5句话。第一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接下来第二至五句具体介绍了5种动物的活动方法:他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极快,有的极慢。这种介绍充分说明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把第一句写具体了。课文这样的结构使阅读变得十分方便。此外,课文不仅介绍了丰富的海底相关知识,而且语言生动,形象,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我们对海底世界有了感性的认识。语言浅显易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海是很陌生的,教学中若只让学

3、生借助书中的文字进行想象,就在脑海中清晰呈现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是难度的,因此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让学生在感观上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认识,便能顺畅、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1个字,会写“宁静、光线”等18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

4、奥妙的兴趣。教学重点: 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并能向课外延伸,激起探索的欲望。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及关于海底世界的录像。2、学生课前自学生字新词,读课文,标出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上网、到海洋馆参观等,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在课堂上分享。4、课堂小练习。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奇妙的世界”,领略了天空的无垠,大地的广袤

5、。那么,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请同学们分享。(请部分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2、是呀,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那么你们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旅行,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图片欣赏海底的奇异景色。 (板书课题:23 海底世界)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可是要潜入海底,一定不要忘了“底”字下面的一点,让学生再读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和自己不懂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评价。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

6、习情况,指名认读生字新词,并让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 2、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检查学习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理解新词、生字组多词,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重点指导理解窃窃私语) 4、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词语?指名说说。 5、指导书写生字。 请同学们说说书写的时候哪个生字的书写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包含多种结构。“迅、速、退”3个都有“辶”,提醒学生注意笔顺都是先内后外,然后指导“辶”的写法。“宁、官、参”3个字同样是上下结构,“宁”和“官”是上宽下窄,而“参”则是上窄下宽。“汪、险、攻、推、铁”5个左右结构的字,字形都是左窄右宽,“推”字的右半部

7、分要写得紧凑。 6、再齐读生字、词语,进行巩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养成预习习惯。指导学生书写,让学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指导学生以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的方式回答) (第一自然段以问句开头,点明课文主要介绍大海深处的情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从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第三自然段围绕海底的声音来写的;第四自然段围绕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写的;第五自然段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来写的;第六自然段写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第七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说明海底景色奇

8、异、物产丰富。)【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借助每段的中心句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是从哪及各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这也符合本科教学目标要求。】2、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景色奇异的?(23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物产丰富的?(4-6自然段)3、课件出示句子(齐读句子)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第一自然段以提问的方式组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引起下文)那么,大家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引导学生用课文的句子回答)指名读第二个句子,想想它在全文的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再读句子,找出关键词,并理解。(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课件出示:比较“海底是

9、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与“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区别。并有感情的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开头和结尾在文中的作用,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总分总这样的结构特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五、总结,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要学会利用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梳理文章脉络。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文章,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六、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2、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学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写话

10、。3、在品读文字中,了解总分的构段方法,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内容。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我们一起来读准词语,拿到潜艇的船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到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词语:蜜蜂 攻击 窃窃私语 波涛汹涌 肌肉 遇到 长途旅行 景色奇异 宁静 海藻 伸缩爬行 物产丰富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到海底世界看看

11、,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的?(播放视频:海底世界) 欣赏视频后,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大海深处到底是什么样吗?(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一)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仍然)原来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波涛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样光线十足,越往下越黑。2、海底有光吗?你来读读相关句子。同学们,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出示发光器官的鱼。播放发光水母。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3、同学

12、们,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吗?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1)海底有什么声音?三个同学读。(2)师引导:“谁能够对他们的朗读提出建议和批评?”感受“窃窃私语”。预设:应该轻声读,因为他们在窃窃私语。什么是“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句子对比: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作者用

13、“窃窃私语”这个词语把动物的行为写出来,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一样,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这样的句子叫作拟人句。)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我想再读这句话,你会读得更好。指导学生用“窃窃私语”造句。(3)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现在让我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去听听小动物们发出了哪些声音吧。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就更棒了!(指导学生用排比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写话。)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它们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海底这许许多多的声音。(各种各样)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

14、静,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格样的声音,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二)感受海底的物产丰富1、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如此奇特,活动更是各有特点。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快书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的构段方式,并用“_”画出中心句。这一段介绍了几种动物,用“O”画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各有什么活动特点?2、交流汇报(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中心句(2)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3)他们的活动方法是什么样子的?小海参:慢,哪里看出来的?只能,4米,太慢了,真替她着急,你再来读读。梭子鱼:快,几十公里,比火车还快,你来读

15、读,把他速度快的特点表达出来。章鱼与乌贼:利用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这又是一句什么句呢?(拟人句,从“免费、长途旅行”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把贝类当作人来写,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个“巴”字,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些贝类紧紧地抓住船底,生怕自己被落下,多么可爱啊!“ 免费”字,形象生动写出了贝类的运动状态,感受贝类的聪明,怡然自得。) 3、归纳 这一段,先总写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再举了5个例子分别叙述,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总写的这句话就叫中心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渗透怎样围绕中心句把事情说清楚的写作方法】4、你还知道海底那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吗?指名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