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151295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看看下面的端午节的由来传说风俗哦。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

2、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3、,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仍是我们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饮食民俗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

4、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送的端午节食。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就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就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

5、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那么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在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那么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参加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成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大人那么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有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说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那么有害,必须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