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15024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从容不怨天,不尤人”,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话,但这样区区六个字容易做到吗?一个人不去抱怨,就意味着他硬生生地把很多可以宣泄出去的怨气、苛责都压在了自己的心里,不再向他人推卸的同时就意味着给自己少了很多开脱的理由。这多么难啊!那么,孔子为什么可以做到呢?就是因为在他自己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应该如何如何、要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都要重要的多。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地飞短流长,而君子则更着重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种对大道的信仰和追求。这个大道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

2、知人也。”知命、知礼、知言,这三个境界在人生中的顺序是倒着的;我们都最先知知言,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他人。但是知言还不够,还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还需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命。知命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境界,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夸赞你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这种鼓舞而多往前走一步;而当全世界都在指责你,都在非难你,都在说你做错的时候,你的内心并不泄气,依旧会坚持你认定

3、的想法。这样才叫做认清了“内”与“外”,明白了“荣”与“辱”。 孔子所谓的“知天命”,其实就是把学习的各种道理,最后达到了一种融会和提升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就该进入孔子所说的“耳顺”的境界了。“六十而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顺呢?一个人要想做到耳顺,就要使自己无比辽阔,可以适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一个高度。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做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

4、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佛寺理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采用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啊?那个佛像淡淡地对他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我们看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孔子所说的从十五到七十岁的人生历程,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来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惑,是否已经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包容悲悯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