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俗世奇人》导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49197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俗世奇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俗世奇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俗世奇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俗世奇人》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俗世奇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俗世奇人》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俗世奇人导学案【教师寄语】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揣摩人物形象;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描写。 3.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热爱民间文化传统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把握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资料链接】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他生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俗世奇人: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

2、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泥人张一、预习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抠( ) 阔绰( ) 撂( ) 戳( ) 蛮横( ) 怵( )2.解释词语。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 大名鼎鼎:二、自主学习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2.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思路。3.谈谈你对本文故事情节的安排有什么看法?(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3、)三、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4.本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5.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拓展延伸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4、五、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破手艺也想嫌钱,贱卖都没人要。B.这泥人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C.小杂货摊上,摆满了玩具。 D.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2.解释加点的字。 发 蔫: 怵目惊心: 抠字眼儿: 3.泥人张如何回报海张五的挑衅? 4.文章第8自然段的“戳”改为“放”行不行?为什么?5.下列对泥人张的性格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稳、干练,面对着羞辱,镇定自若。 B.胸有成算,后发制人。C.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D.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承诺,豪气干云。6. 请仿照下面这个句子,用“一都甚至”造句。“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

5、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第二课时好嘴杨巴一、导入新课引出“好” 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 二、整体感知讲述“好” 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分头准备; 2.组内互讲,取长补短; 3.班内复述; 4.师生共同点评。 三、重点研读探究“好”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

6、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 四、深入理解评价“好”作者在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 五、拓展延伸想象“好” 想象一段故事:杨七和杨巴的相识。模仿文章的“津味”语言风格讲述,突出人物各自的本领,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 六、当堂检测1.举例说明这个故事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杨巴的性格特点?2.“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杨巴这几句说得很巧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巧妙之处。 3.文段中写到官员们的糊涂,对表现杨巴形象有何作用? 4.文章以好嘴杨巴为题,可是对杨巴的语言描写却不多,这是不是离题了?说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