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一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KB
约4页
文档ID:549148185
实验一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doc_第1页
1/4

实验一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蛋白质溶液是一稳定的亲水性胶体溶液其稳定的因素有二:一是蛋白质胶粒上的电荷使之相互排斥;不易凝集成团;二是胶粒表面的水化膜,它使胶粒与水融恰相依,又在胶粒之间起了隔离作用如果上述二种稳定蛋白质溶液的因素被破坏,蛋白质将于溶液中沉淀析出 一.蛋白质的盐析[原理]高浓度的盐离子可与蛋白质胶粒争夺水化膜,同时盐又是强电解质,可抑制蛋白质的解离因而用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带电量减少,水化膜破坏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盐析沉淀蛋白质一般不引起蛋白质变性,故常用于分离各种天然蛋白质 由于蛋白质的组成及性质不同,所以盐析时所需中性盐的浓度也不相同例如半饱和的硫酸铵沉出球蛋白,饱和的硫酸铵则沉出清蛋白 [操作]  1.取一试管,加入3m15%蛋白质溶液及3m1饱和硫酸铵溶液,摇匀静止数分钟后观察现象  2.将试管内容物过滤,加硫酸铵粉末于滤液中,使达饱和状态摇匀后观察现象注意固体硫酸铵加到过饱和则有结晶析出,勿与蛋白质沉淀混淆) 3.取上项混浊液1m1,加水2ml,观察是否复溶 二.乙醇沉淀蛋白质 [原理] 乙醇是脱水剂,可与蛋白质争夺水化膜,此外,加入乙醇可使水的介电常数变小,蛋白质解离度降低,带电量减少。

故加入乙醇可使蛋白质沉淀 用此法在低温下操作可使沉出的蛋白质保持其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但于室温中操作则往往使蛋白质变性 [操作] 1.取试管4支,标以1、2、3、4号码,按下表操作 管 号 试 剂l2345%蛋白溶液(m1)1.01.01.0—1%乙酸(滴)—1~2——95%乙醇(m1)———2.02.将3管及4管置冰水浴中,放置5分钟,然后将第4管的冰乙醇倒入第3管中并混匀,同时向第1及第2管中加入未冰浴的乙醇2ml混匀观察各管的沉淀情况并立即向第1、2及3管中各加入蒸馏水10ml,混匀(注意此步要求迅速)比较各管变化并解释之三.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原理]在溶液的PH值大于或小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可与Pb2+、Hg2+、Cu2+、Ag+等重金属离子或苦味酸、三氯醋酸、钨酸、磷钼酸等生物碱试剂(能使生物碱沉淀的试剂)结合成盐而沉淀析出用此类方法沉淀的蛋白质往往已失去原有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操作] 管 号试 剂l2345%蛋白溶液(ml)2.02.02.02.0l%乙酸(滴)__5.05.010g/L硫酸铜(滴)2.0_2.0_30g/L硝酸银(滴)_2.0_2.0操作一,取试管4支,按下表操作混匀,比较各管混浊程度并解释之。

管号试剂 l23 5%蛋白溶液(ml)1.01,01.0 1%乙酸(滴)2—32~3_ 苦味酸溶液(滴) 数滴__ 鞣酸溶液(滴)_数滴 _ 三氯乙酸溶液(滴)__数滴操作二,取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混匀后观察结果并解释之 四.蛋白质的加热凝固 [原理] 蛋白质在其等电点附近加热,即发生变性凝固在加热过程中,随着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深化,使已变性的蛋白质分子间凝聚成凝胶状的蛋白块但应注意,当蛋白质溶液远离等电点而带有很多电荷时,加热虽可使其变性,但并不发生凝固现象 [操作]取试管4支,按下表操作:管 号试 剂12345%蛋白溶液(m1)2.02.02.02.01%乙酸(滴)_ 1__10%乙酸(m1)__0.5_100g/L Na0H(m1)___0.5混匀后各管分别加热,观察有否沉淀析出及沉淀析出的多少,快慢并解释之.另外在第2管加热,蛋白沉出后再加入5ml蒸馏水,观察是否复溶,为什么?五.试剂1.5%蛋白溶液:取出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5倍,搅匀后用纱布过滤 2.饱和硫酸铵溶液 3.硫酸铵结晶粉末 4.95%乙醇 5.1%乙酸和10%乙酸 6.30g/L硝酸银溶液 7.10g/L硫酸铜溶液 8.100g/L氢氧化钠溶液 9.苦味酸饱和溶液及鞣酸饱和溶液10.100g/L三氯乙酸溶液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