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14333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优质课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 1 课时 我与社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过

2、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 体活动。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设计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

3、,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 忧。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 发展与进步。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 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图 1提示:同学关系。图 2提示:师生关系。图 3图 4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

4、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我是消费者我是大哥哥2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设计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 份。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 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活动四:小辩论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1) 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2) 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

5、的结果吗?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 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3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成就我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4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 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 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 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维修/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