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13930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因此,有必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本课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一是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第一个时期是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第二个时期是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第三个时期是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淝水之

3、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

4、域、深远影响等问题。江南开发问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提问: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让学生依据自己听说的传闻或者教材的叙述来回答问题。应该注意纠正学生回答中出现的不符合史实的传闻。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讲述。2西晋

5、统治集团的腐朽、皇族的纷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等问题可以教师讲述的方式来处理。讲述内迁问题时,应注意使用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迁的形势。然后,要求学生概括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予以小结,指出其短暂而亡的原因,应包括西晋统治集团自身的腐朽、统治集团的内乱、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三个方面。3教师可以通过自制地图或者在现有的图上作标识的方式,介绍东晋和十六国的格局,以及前秦统一北方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的成语,引入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教材中自己找出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4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一定要做到生动有趣,以调节课

6、堂的气氛,培养或保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想象图、地图、多媒体课件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教学。最重要的是,在分析造成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占优势而失败的原因时,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5关于江南开发的问题,可以从本课的引导框进入教学,让学生先说明汉朝江南的情况,再说明南朝时江南的情况。然后提问:“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巨大的变化?”要求学生掌握江南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因为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动脑筋和进行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忽略了必要的讲述和引导。6最后,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参照“重点和难点”中分析的本课基本脉络和相应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本课

7、形成总体的认识。三、学法指导 1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对于“淝水之战”应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2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四、问题探究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

8、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氏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

9、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练一练 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在右边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想一想,这一

10、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2思考与判断: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的意义?为什么?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来看,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某些相似。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的意义。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

11、是一个突出的例证。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亡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内迁的各族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人。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西晋短暂而亡西晋灭亡的原因:(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2)统治集团的内乱(3)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灭亡时间: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东晋十六国东晋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前秦统一北方时间: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

12、权,重用王猛为丞相,国力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淝水之战时间:383年背景:前秦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交战双方实力:前秦八十多万兵力,东晋八万多人结果:东晋大败前秦影响:(1)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2)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原因和条件(1)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徙到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成就(1)兴修水利,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

13、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6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可从课文第100页的小字材料中分析得出)。(2)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使生产遭受严重损失。(3)内迁的各族受西晋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民族矛盾尖锐(可从课文第101页的小字材料分析得出)。(4)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来反晋,匈奴人攻占西晋都城长安,俘虏西晋皇帝,直接导致西晋灭亡。总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晋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7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当时局势有何影响?失败的原因:(1)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14、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想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2)指挥不当,战线过长。(3)东晋方面将领指挥得当,足智多谋,且有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部队士气高昂。8释说概念:何处是“江南”“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指长江以南。狭义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课文里所指的应为广义的江南。9江南经济开发的条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原因:A从东汉末年

15、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B那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在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课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你知道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新建立的王朝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吗?从西晋的统一到灭亡只有36年的历史。你知道西晋为什么如此“短命”吗?结合“晋墓壁画”,你能谈谈西晋灭亡的原因吗?

16、西晋灭亡之后,它的皇族在南方重建了晋朝,历史上叫东晋。而北方则较长时期处于战乱之中。后来北方曾一度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的是哪个政权呢?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呢?后来这一政权以号称百万的军队进攻东晋,却惨败于东晋八万军队的手中。你知道历史上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吗?在课文里,你还会发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就来源于此。人们总是以“鱼米之乡”来形容江南地区,今天这一地区经济仍然非常发达。但是,在三国之前,这里却是一片荒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得到了怎样的开发?又是哪些原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呢?你能从政治、地理角度分析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条件吗?江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它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呢?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