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13560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释:选自孟子梁惠王下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对:回答。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民上:人民的统治者。以:介词,相当于“把”。 然:这样,代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贤者亦有此乐乎 乐民之乐者 然而不王者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

2、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子何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 D、吾谁与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被升华为 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常:一定。置:弃置,放弃。故:通“胡”,何

3、,什么1、解释下列句中真,及”字的意义。故难及也 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若有作奸犯及翠为忠善者 不及汪伦送我情 2、翻译句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的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太宗罢朝大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

4、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注释: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4、皇后何为若是( )5、岂过魏征( ) 6、安敢不贺( )二、翻译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四、读完本文

5、后,你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四、屈而不信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信:同“伸”。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恶:厌恶。此之谓:这就叫做。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1、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3、翻译句子。(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

6、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4、“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五、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

7、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 (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 享乐 以为乐 称王 转折,却 2、B 3、C 4、作为人民的统

8、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5、与民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齐宜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说:“你们这些贤人也有这样的享受吗?”孟子回答说:“有啊。(您的这种享受)人们得不到,那么就要责怪他们的统治者了。因为得不到(享受)而责怪统治者,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把老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启己的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

9、过啊。”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1、 达到 到,至 和,与 如,比得上2、(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3、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4、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作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三、太宗罢朝译文: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