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13494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易激综合症 mi.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道易激综合症 珠海 mi-jisheng, QQ:492255531.现代人生活节凑加快,在临床中这类病人很多,经各种检查,在器质未发现异常,总是感觉大便不正常,进食就立有便意感,下面就肠道激 综合症简单谈谈。概述:肠道易激综合症,这是一种累及整个消化道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反复的上和下消化道症状,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及腹部饱胀等。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粘液;易激腸

2、胃綜合症;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胃問題,由腸道蠕動不協調造成,主要徵狀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肚瀉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有黏液、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等。診症有一定難度,只能依據臨床症狀來診斷,不能從化驗中確診,因為此非病菌型症候。而生活環境及工作壓力均會令病情反覆出現,例如遇上工作需要加班、應付考試、睡眠欠佳,與家人及朋友的關係轉壞等,都有可能成為發病的誘因,如果壓力減少,病情也有可能好轉。主要症狀有肚痛、大便習慣改變、肚瀉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有黏液、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腹部不適但解便後可緩解。若在過去一年,平均有3個月或以上時間會反覆出現肚痛和肚瀉情況,就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3、若病人出現上述徵狀,必須及早進行身體檢查、驗血及大便化驗,以排除患有其他嚴重腸道疾病的可能。若是大便有血、貧血或是血蛋白質偏低、發炎指數過高等,這些都不應該出現在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身上。第1 节:什么是肠道易激综合症?肠道易激综合症,亦称肠道易激惹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少于女性,50岁后首次发病者极少。 肠道易激综合首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肠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和生理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等。由于肠道功能紊乱不局限于结肠,故统称为肠道

4、易激综合症。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一般来说,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第2 节:肠道易激综合症分型:1,便秘型: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有白色黏液,疼痛呈绞榨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进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烧心等症状。2,腹泻型:特别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出现突发性腹泻。夜间腹泻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

5、,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第3 节:病因和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症-病因学: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有些患者有焦虑症;尤其是恐惧症,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然而,应激和情绪困扰并不总是伴有症状的发作和反复。有些IBS患者表现有一种有获得性的异常病理行为,比如,他们倾向于将精神上的困扰表达为消化道的主诉,通常是腹痛,内科医生在评估IBS,尤其是有顽固性症状的患者时,应了解其有否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包括性虐待和躯体恶习。 第4 节:肠易激综合症-发病机制 一、胃肠动力学异常:在生理状况下,结肠的基

6、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钟,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慢波频率明显增加。 二、内脏感知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精神因素: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 四、其他:约1/3患者对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诱发症状加重。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治愈之后。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肠粘膜的低度炎症有关,如肥大细胞脱颗粒,炎症介质高表达等等。 第5 节:病理生理学在IBS患者中 ,小肠和乙状结肠的环形肌和纵行肌对动力异常特别敏感.近端小肠似乎对食物

7、和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具有高度反应性.在IBS患者的小肠转运变化多端,而且肠转运时间的变化通常与症状无关联.乙状结肠管腔内压力测定显示功能性便秘可以发生在结肠袋状分节运动呈高反应性时(如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增加),相反,腹泻与运动功能降低有关. IBS患者常常发生粘液过度分泌,这与粘膜损伤无关,其原因不明,但与胆碱能神经活动性过高有关. 与患者对肠腔内正常量和质的气体存在时很易感到疼痛一样.IBS的疼痛似乎由小肠平滑肌异常强度的收缩引起或由对小肠肠腔扩张过度敏感引起.可能也存在对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的高敏感性.然而,激素的波动与临床症状并不一致.摄入食物热卡的增加可提高肌电图活动和胃活动的幅度和频率.脂

8、肪的摄入可能造成动力高峰延迟出现,这种现象在IBS患者更明显.月经最初几天可能引起短暂前列腺素E2 升高 ,导致疼痛和腹泻加重.这并非雌激素或孕激素所致,而是为前列腺素释放所致. 第6 节:临床症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一、腹痛: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二、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三、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

9、表面可附黏液。 四、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腹胀或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五、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六、体征: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七、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 、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以及胀气型。 IBS多起于20-30岁之际,引起症状发作,而且不定期反复.在中晚年初发极少.症状常见于清醒时,而极少发生于熟睡的患者.症状可因应激或食物摄入所触发. IBS特征是疼痛可为排便缓解,排便习惯交替,腹胀,大便中有粘液和大便不尽感,症状存在越多,患IBS的可

10、能性越大.通常,患者的腹痛特点和部位,促发因素及排便类型是各不相同的.常见症状变化或与常见症状有偏差提示同时并发器质性病症,应该彻底检查.IBS患者也可有肠外症状(如纤维肌痛,头痛,性交困难,颞颌关节综合征). IBS主要的临床类型有两种.便秘型:IBS经常便秘,但大便习惯不同.大部分患者至少一个以上部位的结肠疼痛,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含清洁的或有白色粘液,疼痛呈绞窄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进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胀气,恶心,消化不良和烧心.腹泻型:IBS,特别是在进食刚开始,过程中或刚结束出现突发性腹泻.夜间腹泻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

11、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无痛性腹泻是不典型的,内科医师应考虑其他诊断的可能性(如消化不良,渗透性腹泻). 第7 节:并发症?:症状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一些应激状态有关。部分病人伴有上胃肠道及肠道外多种功能紊乱的症状。还可伴有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抑郁、多疑、紧张、焦虑、敌意等。第8 节:临床诊断: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 1、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 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12、5、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 ,试验性治疗无效(注:指甲硝唑试验治疗和停用乳制品) 符合上述标准者,一般可作出临床诊断。但要注意与一些表现隐匿或症状不典型的其它疾病鉴别,对诊断有怀疑者可选择有关的进一步检查。 第9 节:鉴别诊断: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其中乳糖不耐受症常见且鉴别困难。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习惯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在体检时,IBS患者一般呈健康状态,腹部触诊可有压痛,尤其是左下腹,有时可能有压痛的乙状结肠

13、。所有患者都需进行肛指检查,对女性应作盆腔检查。 应作大便隐血检查(最好为期三天连续进行)。若无相关的旅游或症状(如发热,血性腹泻,严重腹泻的急性发作)的支持,极少需进行常规虫卵或寄生虫检查或大便培养。 应进行纤维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伸入和注入空气经常会诱发肠痉挛和疼痛。IBS患者的粘膜和血管常正常。在慢性腹泻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妇女中,粘膜活检可排除是显微镜下的结肠炎,其有两种类型:胶原性结肠类,三色染色显示粘膜下胶原沉积;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粘膜淋巴细胞数增加。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0-65岁,女性多见。与IBS相同,表现为非血性水样腹泻,可通过直肠粘膜活检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

14、应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沉;6或12项生化谱,其中包括血清淀粉酶,尿液分析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应根据患者基本病史 ,体检,年龄,随访评估的结果选作腹部声像学检查,钡剂灌肠,食管胃十二指肠或结肠镜.然而,这些检查只有当损伤轻和花费少的检查显示异常时才进行。鉴别诊断:可能与IBS混淆的常见疾病有 :乳糖耐受不良,憩室病,药物性腹泻,胆道疾病,轻泻药的滥用,寄生虫疾病,细菌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或肠炎,显微镜下(胶原性)结肠炎和早期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年龄呈双峰分布,故对年轻和年老两组患者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状况.对年龄超过40岁,特别是以前无IBS症状史者,若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必须通

15、过结肠镜排除结肠息肉和肿瘤,对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应该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妇女的盆腔检查有助于排除卵巢肿瘤和囊肿或子宫肌瘤,因为这些疾病症状可与IBS相似.对于腹泻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类癌综合征,甲状腺髓样癌,综合征的可能性均应被考虑.便秘且无解剖学病损的患者,则应被考虑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性.如果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提示吸收障碍,应进行吸收测定以排除热带口炎性腹泻,乳糜泻和Whipple病 ,最后,对所有非便时需过度用力的便秘患者,应考虑排队其他病(如盆底肌肉不协调)。一、吸收不良综合征:本征常有腹泻,但大便常规可见脂肪和未消化食物。 二、慢性结肠炎:亦常有

16、腹痛腹泻,但以粘液血便为主,结肠镜检查所见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三、慢性痢疾:腹泻以脓血便为主,粪常规可见大量脓血球,或见痢疾杆菌,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生长。四、Cronh病:常有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见“线性溃疡”或肠粘膜呈“铺路石样”改变。第10节:治疗:一、 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 。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二、西药药物治疗:1胃肠解痉药 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症状重的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钙通道阻止剂如硝苯地平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匹维溴胺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止剂,故副作用少,用法为50mg,3次/日。2止泻药:洛哌丁胺或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