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134701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5)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教育科学研究》版修改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叙事:使人“有所感”摘 要 教育叙事说法不一,中小学教育叙事更是莫衷一是。本文作者从“教育叙事的阐释”到“教育叙事研究”,从“教育叙事的写作”到“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对教育叙事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提出教育叙事的主要特点是使人“有所感”。关键词 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教育案例,有所感。作 者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教育叙事的阐释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现代汉语词典),就是陈述人物、动物以及宇宙空间各种生物身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其中,主要是叙述人类生活中一切活动和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

2、着各种各样的经验,而叙事是将人们的各种各样的经验组成有意义的事件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们介绍经验、交流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因而,叙事可以为人们、为自己提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甚至改造世界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叙事很快就成为一种写作方式,与议论、抒情相并列;特别是受到文学作品的青睐,成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文艺理论将叙事的学问概括成为“叙事学”,专门研究文艺创作中叙事的规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陈述的是具体的、情境性的、活灵活现的教师经验世界,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

3、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教师的教育叙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教育理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叙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日志、周记、随笔、书信、博文、微型传记、访谈记录等,这些形式均可用来表现教育叙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形式都是教育叙事,因为,它们需要具备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也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告诉教育“为什么”,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怎么做”,而是给读者讲一个教育故事,让读

4、者从这个教育故事中了解、体验、感受、顿悟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实质却都是教育故事。“让读者有所感”是教育叙事的表达特征。 二、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一种方式,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归纳分析资料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形成互动而获得解释性理解。教育叙事强调这样几点:一是讲述者就是研究者,而不是局外人;二是研究者身临其境,而不是旁观者;三是研究的过程是互动的,而不是单项的和静止的;四是其中的教育理解是归纳出来的,而不是演绎出来的。 1教

5、育叙事研究的缘起。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与教育领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研究并倡导的。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些“真实的故事”是教师的亲历亲为,“真实的故事”中有教师的体验、理解和创新。当前,这种教育叙事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关注,并被运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研究之中,已经成为教师理解教育并向别人讲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在对教育世界的不断追问、对教育理想的不断追想、对教育意义的不断追寻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一

6、是实践研究。教师的工作离不开教育实践,教师的反思也就离不开教育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就是把教育研究和问题解决放在鲜活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事实上,教师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与教育叙事交织在一起,教师每天的那些关注教育故事、强调教师体验、重视意义感受的生活、工作、学习常常就是教育叙事研究。二是质的研究。“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对,是通过归纳揭示教育故事的实质,解释教育故事背后的真实,探寻教育故事的意义,从而激发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自己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自觉性和示范性。三是故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以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故事为对象的,教育叙

7、事研究的是故事,而不是事情;这样的故事既是已经发生的,又是生动感人的;因此,教育叙事应该讲究情节曲折和细节生动,应该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手段,使所叙之事生动感人。四是解说研究。教育叙事是由解说者对师生教育故事进行描述,目的是使人明白某种道理或者受到某种感染。 3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是“事”,是“故事”,是具有真实性、体验性和故事性的“故事”;而教育故事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教师。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正确、教育行为是否得当、教育风格是否鲜明、教育方法是否有效。二是研究学生。研究教育对象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

8、要方面,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规律、德性养成规律以及心理、性格健康发展的规律。三是研究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教和学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许多教育故事总是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育叙事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包括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研究,包括师生教育对话的研究等。4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教育叙事研究首先要求有事可“叙”,还要有事善“叙”。因此,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教育科研应该从问题出发,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教育叙事研究也一样。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观念问题、理论问题、机制问题、策略问题、方法问题、评价问题等。其次选择研究对象。根

9、据研究的问题和方向,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必要的。是研究教师或学生,还是研究课堂或课外,总之需要选择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对象。第三是进入研究现场。进入研究现场,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进入教育现场就可以发现真实的教育故事,亲身感受教育意义,获得原汁原味的现场资料。第四是观察访谈。观察访谈是研究者在现场收集资料、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的过程,也是促使研究走向深入的过程。叙事研究需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在课堂,在运动场,在实验室,在图书馆,在社区服务站,等等,使研究者获得各种感受。第五是撰写研究报告。在归纳分析收集的全部资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总结。 三、教育叙事的写作优秀的教育叙

10、事应该具备真实性、体验性和故事性等特点。 1题材鲜活、有趣,具有真实性。选择叙事题材是撰写教育叙事的第一步,是撰写教育叙事的基础。首先,所选题材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其次,所选题材必须是有趣的,而不是平淡的。一次激烈的冲突,一个意外的发现,一次轰动的演讲,一个感人的瞬间,一次突然的转变,一个深刻的回忆,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能够引起人们好奇心的教育叙事的题材。教育叙事示例1: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早在教学之前,学生们大多已经预习过“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的知识了,因为这部分知识真的很有趣。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一个个问题,诸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你能用手势

11、表示平移和旋转吗?他们举起的小手,都快伸到我鼻子下面了。这时,我发现一个平时很爱动的学生一反常态,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他低着头,双手放在课桌里,身体一动不动。以我的经验,他,肯定有问题!我一直盯着他,突然收住较高的声调。本来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学生举着手,眼睛顺着我注视的方向,都向他行“注目礼”。他也发现课堂上的声音发生了变化,抬起头,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愣住了。“干什么呢?”我问。“没干什么。”他一边回答,一边迅速把双手向抽屉里一伸,把身子靠向课桌。原本轻松的课堂氛围,变得有些紧张了。学生们都盯着我,想看我怎么“处理”他。“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我想看看。”我的

12、语气缓和了一些,不太想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来处理琐事。他把双手伸出来。我一看,他的左手里趴着一个小磁铁。我本来想说:“请你把它放到讲台上。”但一转念,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太过平常了,对他本人、对其他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没有帮助。其实这也是一个生成的问题,为什么不运用这个生成的资源呢?我面向全班,抛出了一个炸弹似的问题:“如果我请他把磁铁放到讲台上,他要进行哪些运动?”这下炸了锅,学生们哈哈大笑,边笑边自己做动作,看看从起立到行走再转身,要做哪些动作。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他想到讲台上来,只要不转身,上半身是平移。回去转身的时候是旋转。我的情绪也随着学生们的讨论“热”了起来,顺着他们的回答,说:“那就

13、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吧!”课堂转入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课后,学生们还沉浸在刚刚的插曲中,耳边还能听到学生不断用“平移”、“旋转”造句,他们已经把这两个概念熟练地运用到了他们的活动中。(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1日第6版,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程震文) 2情节曲折、跌宕,具有生动性。所谓情节,就是指故事的变化和经过,通常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者说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情节不难,有生动的情节不易。情节要生动,就需要情节曲折,就需要情节具有矛盾冲突。冲突越宏大、越激烈、越深刻、越不可调和,与这种矛盾冲突相关的故事也就越可读、越动听、越感人。教育叙事示例2:阿玲是哑巴吗?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

14、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得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得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备课时,

15、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说,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得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坑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 本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互相争辩的情景,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 吕舜昌) 3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主题”就是教育叙事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就是教育叙事所包含的内容的核心。教育叙事所叙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教育叙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教育理论、教育观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