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12830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对孩子来说这个阶段很重要,一学期来我在副班主任工作中,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中期阶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锻

2、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犹为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二、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是一个从细致的量变到比较明显的质变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主要从“训练”、“督促”和“素质养成”几方面去培养。1、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夕会加强对学

3、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通过一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例如我班的郑鑫文同学每天上学的时候笔盒里都有削好的5支铅笔和1块橡皮擦,可是还没到放学,不是铅笔少了几支,就是橡皮擦不见了,有时候甚至铅笔头都被他玩断不能写了,很是焦急。针对这种情况,我让他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便于经常检查他笔盒里学习用具是否齐全,看到他玩铅笔头就即时制止,还总是让他的同桌提醒他,如果放学时文具齐全就在全班表扬,如果连续一周都能这样就奖励一颗星星贴在展示墙里。时间长了,我注意到这个同学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观,学习成绩也进步了。2、督促

4、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例如我班的黄文健同学写字的姿势很不端正,每次都需要老师提醒才能做到“三个一”,后来我就专门利用几次晨会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还特意让他给大家讲讲姿势正确的重要性,让同学们都来相互督促,相互指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该同学写字的姿势也慢慢纠正过来了。 3、素质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张课桌,每一寸土地都能说话,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

5、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长期持之以恒的深化教育,让学生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转化为内在的素质。三、家校结合,发挥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后天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的时间在家里度过的。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不断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待孩子真正做到爱得理智,教得及时,严之有度,导之有法。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思想与行动之间有一道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道鸿沟填满。”我们坚持在每个学期初,都把全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告诉家长,并请家长配合实施。平时加强与家长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模范路小学 王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