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12656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高一地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教材方面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对策。【关 键 词】地理 新课程 问题 对策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在上级的安排下采用了新版教材,至此,我校的新课程改革由理论准备过渡到了实践操作的阶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各科都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仅从高中地理教师的角度,对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一、 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及

2、笔者的看法在研读完新教材之后,笔者发现我校使用的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必修)(以下简称“湘教版教材”)是一本很不错的教材。比较而言,湘教版教材的风格活泼明快,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学材”特点明显,正文内容条理清晰,言语明确表达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各个知识内容;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侧重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基本能力;教材的内容精选了那些对学生终身有益、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地理知识。应该说,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该教材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按教材的顺序分类罗列:(一

3、) 教材内容可能是错误的地方1、第7页第三段:“银河系以外有一些看似星云的天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同等级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把该句子做适当的处理后可有以下的叙述:“银河系外有些天体,看似星云,实际上是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这句话应该是错误的,教材把天体和天体系统两个概念混淆了。2、第14页最后一段:“这些辐射能到达地球,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我们知道,带电粒子流会扰乱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电视信号的中断;“磁暴”则是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引起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这里,带电粒

4、子流扰乱电离层与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的后果是不一样的,而教材用破折号的方式则把两者混为一谈。另外,教材第15页阅读材料的标题“磁暴”与下面两段内容也并不相配,而且阅读材料第一段中“太阳发生的超强磁暴”应改为“由太阳活动引起的超强磁暴”。“磁暴”是由太阳活动引发,而不能说是发生在太阳上的,因为它是发生在地球上的。3、第30页第三段:“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此说法值得商榷,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应是长石,而不是石英,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册第19页也明确写着:组成岩石的矿物中,长石占51%,石英占12%;另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学基础教程:长石类矿物包括长石、斜长石及其各种变种,按重量计,

5、在岩浆岩中占59%,在变质岩中占30%,在沉积岩中占10%11%,约占地壳总质量的50%。因此,长石类矿物是分布最广和第一重要的造岩矿物,石英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长石,占地壳重量的12.6%。4、第83页第三段:“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13,但陆地自然带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生态学教程,海洋生物学量占33.5%,陆地生物量占66.5%,其中森林占47%,草原占11.5%,耕地占5.5%,因此,陆地自然生物量并没有占全球的99%。(二)教材用词不当或欠准确的地方1、第7页第二段:“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笔者认为,把其中的“最小单位”改为

6、“基本单位”更好。2、第12页第一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这句话可以改为:“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过程(现象)”。此知识点人教版的叙述为:“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建议教材自第21页起开始涉及的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都改用规范的更准确的2326和6634。笔者认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用23.5和66.5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高中教材则应该用更精确一点的数值,其实与教材配套的地图册和其他版本的教材用的都是2326和6634。4、第44页第一段:“总体来看,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

7、阳辐射的能量。”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太阳辐射的能量中有19%被直接被大气吸收,地面吸收的也不过47%。我们只能说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不能说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难道这个19%真的微不足道而可作忽略不计处理?鉴于此,为了避免歧义,建议将倒数第二段中:“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改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主要的直接能量来源”。5、第52页第二段:“风带和气压带具有一定的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关于夏季,中国以立夏为起点,西方以以夏至为起点。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以一般把6、7、8三个月划为夏季,因此,笼统地讲“就北半球来说:风

8、带和气压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并不确切,我觉得可以这样说:“风带和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南移而南移。这样,把风带和气压带的移动直接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联系起来,而不要分夏季冬季、南北半球了。6、第53页倒数第二段:“冬、夏两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一段文字欠准确,因为有的高低气压中心是随季节变化而有消长,如在同一个亚欧大陆上,夏季形成热低压印度低压,冬季形成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们并不随季节而作南北移动。(三)对教材图表编排的建议本人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旧教材多年,通过湘教版新

9、教材地理(必修)和人教版旧教材高中地理上册(必修)对比发现:1、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新教材第10页使用的图1-5“天体系统层次”;旧教材第4页使用的 “太阳系示意图”。显然,将新旧教材的两图结合使用更合理。2、旧教材中第8页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可作为分析材料补充到新教材,用以说明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有说服力。 3、对自转方向、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变化规律,旧教材配以相应图示,利于教学;新教材缺失,可作补充。4、新教材第34页“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不够一目了然,可进行简化处理。5、新教材第55页,“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 ”图两幅三维图的效果并不好,教材可以参考原人教

10、版的插图,更直观、更明了。二、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一)、教辅资料少、习题陈旧的问题本学期开学之时,我校学生只有一本湘教版新教材,教师也只有湘教版新教材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地理填充图册是开学1个多月后才发到学生手中;教师用书更是接近半个学期之后才送到,严重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应该体现“新”字,但是在学生的练习册上,我们却见不到多少能够体现新课程的题目,并且练习中掺杂了旧教材有但新教材已经删减的内容,练习册似乎就只是与以前的版本换了一套封面而已。这种换汤不换药,没有跟进新课程改革脚步的做法使得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教辅资料缺乏的问题

11、,我们及时联系了出版社,购买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和另三套新课程教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机延伸的指导性材料,是课程标准的说明和细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课标。购买的中图版、湘教版和鲁教版三套教材和我们使用的湘教版教材都是以课标为依据编写的,它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实施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其次,不同版本的教材为我们深刻地理解和研究课程标准,提供了不同的编写体例、案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通过对同一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我们可以从它们都有的共性内容中,发掘课程标准的基本底线;从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差异对比中,我们可以理解课

12、程标准的最高与最低要求。为了克服习题陈旧的问题,我们也费了很大的功夫:先是把学生习题册上的旧题剔除,只让学生做少量的基础题和新题,还上网下载已经实行了新课程的学校的试题,经过精心挑选后,才印发给学生做。(二)、教材难度大、课时不足的问题与我校以前使用的人教版旧教材相比,湘教版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系统性不是很强,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湘教版地理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图表,教材里的名词、概念和结论性的叙述出现得少了,但同时也了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尤其是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而高一地理课在课时安排

13、上却由原来的每周三课时变为两课时,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高一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高一的地理教师都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们学生都积极参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以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也将无法完成。为此,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新、旧教材内容与难度的比较研究”专题校本研究。分析新教材中哪些内容在必修和选修里都出现,其关系如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哪些内容是增加的,什么内容又删减了,哪些内容的难度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以备课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深度、广度,学习主干知识,

14、掌握核心概念,对教材内容和课堂练习进行取舍,研究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哪些该补充,哪些该删减。通过研讨,我们还学会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课堂生成的问题很多,教师稍不注意可能就偏离目标。我们认为:教师要牢牢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主线索要非常明确,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相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排沙拣金,删去旁枝末节,把握主干知识。有些课堂生成的问题还可以延伸至课堂之外,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经过以上努力,我们基本解决了教材难度大、课时不足的问题。(三)有些课本活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湘教版地理教材列入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内容,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编写理念。从近一个学期的

15、教学来看,这些活动的设置都非常有创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进行课堂的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纠正的过程、形成正确结论的过程,受制于课时紧张,大多数的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也有老师将活动移到课外进行,但是如果各个学科都不能在40分钟内解决问题而将活动转移到课后进行的话,那么属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活动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学习效果也不能保证,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已是当务之急。其次,学校配套的教学设施紧缺,课本上列举的某些活动教具在短时间内无法配备,进行活动也就无从谈起,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认为活动贵精不在多,并不是每一个探究活动都必须完成,应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完成

16、一些很典型的探究活动。我们通过加强备课,对教材提供的活动进行甄别,比较四种版本的教材活动,从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活动,同时结合乡土地理和学校特色自主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例如笔者在讲授大气环境这一节课时,就采用了中图版的实践活动模拟大气温室效应,操作简便,课堂效果很好。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四)学生参与面小,学习自主性不够的问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高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参与教学活动的总是少部分同学,学生的参与面较小,学习的自主性也不够。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不习惯参与教学活动;二是教学活动设计没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再加上组织不周密,活动缺乏吸引力;三是教师对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金属学与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