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步骤.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235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诊断步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诊断步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诊断步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诊断步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诊断步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诊断步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步骤.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诊断步骤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 判断方法:询问既往医学病史;会诊;体检报告 如果无法排除器质性病变:会诊;转诊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判断标准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自知力是否完整 有无现实检验能力 有无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 妄想 求医行为可参考 如果无法排除精神病性问题会诊 转诊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判断标准:有无变形的内心冲突 如果发现存在变形冲突 使用许又新简易评定法 判断神经症诊断能否成立 如果神经症初步诊断能成立 进行神经症种类判断和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 诊断要点:现实性刺激且较强;病程26个月;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大(但尚未严重到符合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症状泛化一般心理问题

2、的初步诊断 诊断要点 现实性刺激且较轻 病程12个月 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 症状未泛化-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搜集、整理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l 初诊接待的目的v 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 v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 l 初诊接待的作用 v 可以使求助者觉得自在 v 帮助求助者减低紧张不安与疑虑 v 有利于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工作的咨询关系 工作程序 l 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l 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l 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l 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l 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l 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l 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和义务l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

3、哪种咨询方式工作程序 l 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v 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心理咨询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 能显示专业的特点 具有保密的功能 能提供适当宽敞安静的空间 个体心理咨询时,面积一般以十平方米左右为宜 配置舒适的座椅 配置必需的设备 所有的设备都是心理咨询所必需的,而不能起干扰作用 v 表现出 心理咨询 师应有的仪态 心理咨询师应该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 (既不可板面孔 ,又不可喜笑颜开 ) v 与求助者会谈时, 保持正常社交距离, 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 v 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工作程序 l 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v 必要性 职业道德的要求 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v 保

4、密内容 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 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v 保密要求 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 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v 保密例外 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 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 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 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 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 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工作程序 l 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v 应确保求助者了解 什么是心

5、理咨询 心理咨询如何进行 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v 心理咨询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v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 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相关知识l 咨询关系与第一印象l 保密原则l 危机的处理l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v 应铭记在心 v 摄入性会谈时,未经求助者允许,心理咨询师不能当者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 注意事项l 避免紧张情绪l 注意语言表达l 说明保密原则l 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l 注意仪态 第二单元 摄入

6、性会谈工作程序l 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l 确定提问方式 l 倾听 l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l 对会谈内容归类l 结束会谈 工作程序l 确定会谈内容与范围的参照点v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v 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v 在心理测评结果和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v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诊断目的下达的谈话目标 v 分别处理一个以上的内容,分清问题主次 工作程序l 控制谈话方向v 作用 使会谈在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 保证计划性和目的性 保证咨询效果 v 技巧 释义 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然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中断 用恰当的方式使在谈话暂时休止一下 情感反射 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之

7、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 引导 由原来的话题经由一段中介而引出新话题 工作程序l 对谈话内容归类v 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 v 交谈中的简单笔录内容 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现实生活状况 婚姻状况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 (主观症状) 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其他 v 会谈结束后要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 工作程序l 结束会谈v 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 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谈话,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 如果谈话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 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

8、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 如果经摄入性谈话后,发现求助者有其他疾病 (躯体或精神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 结束语: 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 相关知识l 会谈法简介v 定义: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v 作用: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 帮助关系” v 会谈法要点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保持非评判性态度 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 会谈法的种类 最常使用的摄入性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 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怎样提问题 谈话内容的选择 相关知识l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v 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 v 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 耐心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自己

9、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 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求助者才有兴趣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v 注意事项 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 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 相关知识l 保持非评判性态度v 作用 使求助者感到轻松 使求助者没有顾忌 v 注意事项 有些话不能讲 必须表明态度时要中性 “ 理解” 是态度中最中性的 既对其行为发生的规律表示肯定,又对其行为的结果取保留态度 相关知识l 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v 区分情绪的强烈程度 v 区分情绪(想法)与行为 v 鉴别谈话内容的真伪 v 鉴别症状的原因 v 进行区分和鉴别时常使用具体化技术 相关知识l 会谈法的种

10、类v 摄入性会谈v 鉴别性会谈 v 治疗性会谈 v 咨询性会谈 v 危机干预性会谈 相关知识l 怎样提问题v 恰当提问的意义 促进咨询关系 增进交流 加深理解 v 在没有真正理解求助者,或没有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式提问变为开放式提问 v 提问方式 开放式提问 通常使用“ 什么” 、“ 如何” 、“ 为什么” 、“ 能不能.” 、“ 愿不愿意” 等词来发问 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封闭式提问 通常使用“ 是不是” 、“ 对不对” 、“ 要不要” 、“ 有没有” 等词 回答也是“ 是” 、“ 否” 式的简单答案 v 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造成依赖 责

11、任转移 减少当事人的自我探索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防卫心理和行为 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v 凯利对于临床不恰当提问的归类 “ 为什么” 的问题 有强烈暗示性 可改变为“ 怎样” 和“ 什么” 的形式 多重选择性问题 多重问题 不必回答的问题(修饰性反问) 责备性问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解释性问题) 相关知识l 选择会谈内容的v 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v 有效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v 积极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

12、有积极作用 注意事项l 态度必须保持中性l 提问中避免失误l 不讲题外话l 随意阻止或扭转会谈内容l 不给绝对性结论l 结束语要诚恳贴切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工作程序l 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l 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l 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谈话法的结论相左 v 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v 必须重新进行谈话 v 而后再进行测评 如何选择恰当测验项目 l 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l 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l 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v SCL-90 、SAS 、SDS 、MMPI l 应围绕着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注意事项l 不得乱用心理测验v 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v 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 v 未查明测验自身可靠性便使用 v 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v 不按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测验 v 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进行解释 v 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v 将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注意事项l “地毯式轰炸”方式v 在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便将各种测验工具一齐实施,以求从中寻求可能的临床线索,这种抛弃摄入性谈话法,调查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