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122415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国之道,必先富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目 录1原文2作者简介3注释4译文5中心思想6出处1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2作者简介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

2、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3注释奚以:即“以奚”。以,介词,根据。 奚:何。 重:重视。 敬上畏罪:服从上司,害怕犯法。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犯罪。 犯禁:违反禁令、犯法。 陵:同“凌”欺凌,侵犯。 者:.的人。 则:并且。 然:是。 是以:因此,所以。 民富:使.富裕。4译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

3、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如果百姓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如果百姓敢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15中心思想这篇短文为了讲清“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讲“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富国常治,乱国常贫

4、”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6出处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出自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1管子76篇分为 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 7篇短语 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轻重 16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著。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5、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译文】凡是治理国家的道路,必须是先让民众富裕。民众富裕那么就容易治理,民众贫穷那么就难治理。怎么知道这个原因呢?民众富裕那么就安居乡里重视家庭,安居乡里重视家庭那么就会敬畏上级害怕犯罪,敬畏上级害怕犯罪那么就容易治理了。民众贫穷那么就不安居乡里轻视家庭,不安居乡里轻视家庭那么就敢凌辱官吏冒犯禁令,凌辱官吏冒犯禁令那么就很难治理。所以治理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混乱的国家常常是贫穷的。因此以善良对待国家的,必然是先让民众富裕,然后才治理国家。【说明】比管子稍后的孟子也是这种思想,“有

6、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滕文公上)。”倒是现代的美国,直接继承了管子及孟子的这种思想。美国治理得真的很好吗?其实也不是,但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很大方的。美国人民富裕了,美国似乎也就强大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一般看来这样的话很好,其实呢,下半句是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可以很好听的解释也可以很不好听的解释,关键看是什么角度。现在的社会,总有这样那样的观点,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90%以上的矛盾归根结底本质上还是利益问题。而不是很多人口头上的道义问题、正义问题、学术问题、真理问题。大多数人类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肉体是

7、否得到满足,其次是精神是否得到满足。至于灵魂的升华这种需求,其实少有人在乎这个境界。所以,今天很多人说大师这个时代没了,的确没了。但是,就算有大师,也出不来老子、释迦牟尼、孔子这样的人。因为,很多大师好一点的是终生为了探求真理和明辩道理,稍微差那么一点的大师很多人的思考虽然有价值但是他们的出发点还是来自将精神物质化的争强斗勇,往往不是求真,而是把人类的精神当成了江湖,在里面闯荡哈。这样的大师不少,现在很推崇的近代的有、当代的有、民国的有,大多数人赞扬其人格品格。搞没搞错,学问就是学问,道理就是道理,和人品有嘛关系?只有在人品已经论斤卖的时代,讨论人品才有意义,但这也是一种极其廉价的意义。即使讨

8、论清楚了也浪费了更多可以用来思考生活、问题本身的时间。不是么?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这话按说大厨不爱听,太现实,没人情味,这话把很多人都骂了。可这难道不是现实么。不爱听没关系,不爱听不能妨碍承认这书写的的确是好。好的书大厨还是喜欢的。那受上帝一神绝对崇拜价值观骗了的客官说你又不爱听又喜欢,要么是信口雌黄,要么是人格分裂吧?非也,非也,人的情绪不该凌驾于理性之上,大厨觉得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准之一。也可以说介就叫矛盾的对立统一哈。胡诌完毕。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是谁说的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要收获,必须先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