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11901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陕西省白河县冷水小学 何飞教学内容: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 教材首先从大小不同、装水多少也不同的三个瓶子进行“哪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个瓶子里装的水少”的直观比较,通过直观去感知,但是人的直观感觉有时会出现失误,为了能准确的测量到水的多少就需要借助科学仪器-量筒。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设计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同时注重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课前创设生活中的小故事贯穿本课的始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验证得到结果;由“到底多了多少”引出本课重点:认识量筒并正确使用

2、量筒来测量,知道毫升是描述液体体积的单位;最后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系。 整节课主要分三个活动:(1)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演示实验的方法。(2)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比较水的多少。(3)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和课外延伸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学习科学课,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体积的多少,但是液体与固体不同,由于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

3、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在测量结果显示时采用通用单位(毫升或升)。过程与方法:1、帮助学生理解量筒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学会使用量筒测量。2、让学生在互评式探究过程中寻求科学的比较方法,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统一,确立简单有效的比较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比较水多水少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方法的多种多样。教学重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准备: 每组3个大小、高低不同,装水多少也不同的饮料瓶,一个贴有刻度(纸条)的饮料瓶 ,自制量筒,与1号、2号、3号相同

4、的饮料瓶若干个,天平,弹簧秤,线绳,量筒,记号笔,记录单,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今天,王红一家准备到武当山游玩。下了火车,坐上汽车,又过了快两小时终于到达了山门外。这时炎炎烈日,小红的口很渴,就吵着要喝水,妈妈看看女儿,宠溺的笑了笑说:“我这里有三瓶水,如果你能快速地找到哪瓶水最多,那瓶水就给你,好吗?”小红拿着三瓶水,左看右看都没看出到底哪瓶水多,非常着急,想请大家帮她比较一下1号瓶,2号瓶,3号瓶里的水谁多一些?出示课题比较水的多少。请你们仔细地观察桌上的1号瓶,2号瓶与3号瓶里的水,小组交流一下马上告诉老师哪一瓶的水更多些。(设计意图:用郊游的故事导入,并且是学

5、生身边熟悉的情景,故事中小红的娇憨、妈妈的宠爱、一家其乐融融的景象 拉近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更易产生学习兴趣和共鸣,学生能很快就进入了教学的预设)二、观察、猜测哪瓶水多 1、小红把里面装有不等量水的三个不同的瓶子放在了同学们的桌子上。请你们帮帮她,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2.小红听了觉得不太满意又问:“那到底多多少呢?” 同学们能告诉小红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观察充分说出自己的预测及原因,从而发现大家预测的结果不尽相同,引出仅仅通过感官感知有时会产生不确定因素,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三、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师问:那么到底是哪一瓶水多呢?除了观

6、察,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组内讨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呢?(需要哪些材料?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2、小组汇报各种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提示:一个小组在汇报时,请另外小组认真倾听他们小组的方法可行吗?你们小组是否也想到了?)思考:刚才三个瓶子比不出水的多少的原因是什么? 汇报:生1:用三个一样的瓶子(杯子)来测量。师:具体步骤是怎样的?生1:量水位的高低。 师强调:因为三个瓶(杯)一样,为了不混淆,1号瓶的水倒进一样的瓶(杯)里时要在瓶(杯)上写个1,以此类推。生2:用一个瓶子或杯子,(画刻度)。 师提示:直接在塑料瓶上画刻度不易画,在瓶上贴张白纸条就容易画了

7、,并标上1、2、3的记号,表示1号瓶的水位、2号瓶的水位、3号瓶的水位。) 生3:比水的重量。师:怎么比?生3:放弹簧秤衬称一称。 师:把具体步骤给大家说一说。生4.比流得快慢。师:该怎么做?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设想用各种材料进行水的比较,教师对学生设想的每一种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口述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注意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接下去的小组实验做好操作铺垫。) 三、选择实验方法,验证试验结果。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你组里想用哪种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呢?1、小组商量好,组长到老师处领取实验记录表和实验器材。(强调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

8、明确实验要求,并投影记录表指导学生填写。(特别强调:如果把水倒出来实验结果就不确切了,看哪组做得最成功。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4、小组长汇报展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3)号瓶的水比(2)号瓶多,(1)号与(3)号差不多。此时发现各组实验结论不太相同,小红急着问:“到底多了多少?”有的说多了一点点。有的说多了几厘米。到底多了多少呢?怎么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呢?(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方法中,有的方法是简便的、有效的。并对最后的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结论的不同,可能跟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有关,引出统一标准的测量

9、仪器“量筒”)四、认识量筒,正确使用量筒。 看来,想要确切知道三个瓶子里的水哪个多,还得用一种统一标准的测量仪器。(出示实物“量筒”并板书)1、观察认识量筒。为什么量筒能更准确的测量呢?你们看量筒身上有许多东西呢!请实验员到老师这儿把量筒拿下去和你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筒,上面有什么?(强调量筒要轻拿轻放,小心破了。)2、学生汇报:刻度均匀,有数字最高是500。还有ml的标记,引出“毫升”并板书,发现一中格就是10毫升,毫升是测量水这样的液体的体积单位。3、指导正确使用量筒。那我们怎样正确的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呢?(1)把书翻到74页边看书边划出你认为的重点知识。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

10、“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投影书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2).老师示范测量和读数并强调读数时的身体动作姿势,不仰视、俯视读。(3)请一组学生示范测量和读数(看谁的读数姿势是正确的)。(强调:将测量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4、小组用量筒测量,老师巡视并指导。5、填写实验记录汇报实验结论。小结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认识量筒;自学课本中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老师演示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学生小组示范演示使用量筒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有条不紊的运用量筒测量比较出水的多少,提高了小组实验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五、知识拓展。 “小红可要谢谢你们了,拿了最多的

11、那瓶水喝了起来,她一高兴要和大家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做呀?1、 拿出一瓶橙汁饮料,她说:“大家猜猜这瓶饮料是多少毫升?猜对了给你。”学生猜测。再分别出示爽歪歪、旺仔牛奶和一瓶可乐,猜一猜各是多少毫升?2、最后小红为了感谢大家,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正常人每天喝水的量不能少于1500ml。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水库,里面一大半都是水,皮肤里、骨头里、血液里都有,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一个人即使不吃食物,光喝水可以存活10天左右,如果没有水喝,那就惨了,连五天都活不了,如果我们体内的水不够了,就会觉得口渴,必须喝水,补充水分。老师昨天用自己的水杯喝了五杯,你认为够不够?怎样才能知

12、道?引出要用量筒测量,既然量筒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我们课后试着去自己做一个量筒或量杯,去测量一下爸爸、妈妈一天的饮水量好吗?老师出示一个自制量杯作为样本,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 (设计意图:做有奖游戏激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牢牢的将学生吸引在对“毫升”这一概念的理解、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由“既然量筒有这么大的作用”引出课后作业自制简易量筒,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造能力。)六、板书设计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三个相同的瓶子(杯子) 比水位高低 一个瓶子(杯子) 画刻度用秤称 比重量. .量筒:液体体积单位( ML ) 测量七、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共分两个部分:一是验证和比较水的多少;二是比较多

13、多少的问题。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设计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同时注重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课前创设生活中的小故事贯穿本课的始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验证得到结果;由“到底多了多少”引出本课重点:认识量筒并正确使用量筒来测量,知道毫升是描述液体体积的单位;最后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系。 这堂课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认识量筒;自学课本中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老师演示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学生小组示范演示使用量筒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有条不紊的运用量筒测量比较出水的多少,提高了小组实验效率,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

14、态度。 并感受到用量筒测量给我们带来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为了这堂课,我花了不少时间,首先是自制了课件,然后准备材料,为每组准备三种大小不同、高矮不同的瓶子,且瓶子的颜色要透明的 本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并合理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科学探究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选择实验方法,验证试验结果”的这一环节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本节课拖堂3分钟。以后应该根据学情随机改变教学预设。 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因此科学语言不够严密(表述时),操作过程(水洒了)不规范,这将是我们农村小学科学课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