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课标解读.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11822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课标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图》课标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图》课标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图》课标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课标解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上册 课标解读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单位:荥阳一中 编写人:王秋娟 审核主任: 使用时间: 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二、学习目标: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4、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三、课堂评价: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

2、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2、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3、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50千米 B、100千米C、200千米D、250千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

3、山谷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山地B、丘陵 C、平原D、高原6、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 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1500米B、500米C、100米 D、1000米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9003.13米 B、8693.13米 C、8848.13米 D、9158.13米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地图三要素是指 、 、 。2、写出比例尺的三个公式

4、。3、地图上比例尺的形式有 、 、 三种形式。4、地图上用_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5、海拔是指_.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_.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_.6、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_.7、在等高线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8、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称为_,地形可分为_、_、_、_和_等五种类型。9、地图种类很多,一般分为_和_.二、课堂探究:1、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数字式:1:50000或1 / 50000线段式:0 40千米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0 0000厘米2、读P23图1.37和1.38,说说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3、如何用等高线来判断地形部位?山顶鞍部陡崖山脊 山谷三、课堂小结:(学到的内容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出现或者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本节课我学到了_明白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