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11605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专项方案论证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鲁理工学院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汇报一、职业岗位分析“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这是国际助产联盟国际助产士节专题。助产人员是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关键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帮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宣传教育及技术指导。多年来开展导乐陪产和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人性化服务取得了很好效果。伴随大家经济生活水平不停提升,对围产期保健、护理和诊疗等医疗服务日益重视,发展“助产”专业势在必行,同时也符合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方向。(一)岗位现实状况现在中国助产专业人才奇缺,医护百分比、床护百分比、每千人护士百分比全部大大低于国际最低标准

2、,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更为稀缺。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护士(含助产)122.3万人,于人口之比为0.97:1000;发达国家约为5.7:1000。中国各级医院中最低护士(含助产)编制不足,增加各层次护士(含助产)及培养更多合格护士就是本世纪中国护剪发展首先要做到,被国家要求为四大紧缺人才之一。依据这次助产专业调研资料分析,本省乃至西北地域大部分医院现有助产人才绝大部分全部是中专以下层次,她们负担了助产、母婴护理等95%工作量,学历低、知识面浅,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要求,67%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士人才学历应为大专,表明本省区助产行业助产人才质量需求关键在专科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

3、另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现有助产专业人员17.8万人,中国每十二个月出生婴儿数为2700万,百分比为1:15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达成1:50,显而易见,中国助产队伍在数量上缺口很大。助产士数量决定护理病人时数,决定助产护理质量,决定病人康复进程,助产士数量短缺直接影响了助产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生命安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所以,不管从学历结构上看,还是从助产队伍数量上看,现阶段本省区各医疗单位助产士配置情况和中国日益发展国民经济、社会需求和整体护理理念需要极不相当。(二)就业前景依据现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属于护理类。助产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含有妇产科护理特色专长,还要含有一般护士基础

4、条件。中国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前还能够参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可取得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妇幼保健员或母婴保健技术考评合格证书等资格证书。另外,调研发觉,大部分人认为助产士和一般护士工作性质有显著区分,尤其是知识结构、服务态度、英语水平等。助产专业毕业生除掌握通常护理知识外,还含有了妇产科、新生儿科专业专长,不仅能胜任综合性医院一般内、外科护理工作,更能胜任妇、产、儿科护理工作,所以,比护理专业含有更广就业适应面。(三)岗位能力助产工作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受教育层次。现各医疗单位大多数助产士均来自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学习34年人群,因为传统中专教育模式不足,课程设置缺乏人文

5、、社会、人际沟通方面内容,知识结构单一,偏重于技术方面训练而忽略了能力方面培养,助产士观察问题、为病人处理问题能力欠缺。这些弊端最终将表现在对病人生活护理、心理支持和沟通、康复指导等很多方面欠缺。经过对医务人员、患者调研分析,当今助产士必需含有以下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必需含有助产专业关键知识 本调查显示,超出90%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 人际沟通知识、心理学知识、卫生政策和法规知识很关键,是助产士从事助产专业活动必备知识,这和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一致。现代助产士不仅要有良好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方面知识,还要有足够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心理学知识、人际沟通知

6、识、卫生政策法规知识,这对于助产士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定能力、处理病人健康问题能力培养和形成有着关键意义。 2.必需含有助产专业关键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定能力是助产专业人员必需含有最关键能力。本调查显示90%以上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健康评定能力很关键,是现代助产士必需含相关键能力。助产人员要处理病人健康问题,利用护理程序,这是一个科学确实定问题和处理问题工作方法,是一个处理问题程序。助产士利用评定、诊疗、计划、实施、评价这种有计划、系统护理步骤来思索和处理病人问题,而其中健康评定是护理程序基础,要作出较为客观正确健康评定,沟通交流能力至关关键,所以,沟

7、通交流能力、健康评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现代助产士必需含相关键能力。 3.必需含有良好综合素质 本调查显示,超出95%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人员必需含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既是众所周知人才素质基础要求,也是目前助产护理人才素质教育最关键工作。目前很多毕业生并未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全人类健康和幸福为己任,不是将专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前进动力,而是将地位、酬劳、工作清闲作为择业标准,造成职业情感低下、专业思想不稳定和大量人才外流等。出现这些情况现有学生主观原因,也受助产护理实践中客观现象影响。现在,助产工作仍然受到部分怀有偏见人轻视,无视于助产专业价值和复杂性,医院日

8、益森严等级制度阻碍了助产士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能力发挥。助产士担负重大责任,但未得到和之对应正当权益保障。凡此种种,说明对助产专业学生加强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紧迫和关键。二、专业建设背景我院是当地域唯一一所民办培养助产专业人才本科高职院校,含有培养高职助产人才能力,对于整个地域助产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我院高职助产教育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强大生命力,并将含有更大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高级助产专业,是在学校关键长线护理专业基础上发展,含有助产专业办学历史。因为多年历史和文化沉淀,该专业含有显著专业特色和很好社会声誉。 现在已拥有一支含有较强责任心、又有丰富教学经历及开发能力双师结构教学团体。含有高级职

9、称专任老师 19人,占老师总数61.29%;硕士及在读硕士9人,占老师总数29.03%;双师型专业课老师占45.16%。学校设置有学科专用试验实训室20个,教学用设备达上千万元,经过了山东省教育厅、卫生厅组织专业设置标准认定,符合国家设备配置要求,满足了试验教学需要。基础护理(助产共用)实训室有:四间模拟病房36张病床;基础操作训练室内,多种设备设施基础配置齐全,供学生循环操作训练;设置护士站、ICU病房(内有呼吸机和抢救设施)、多媒体示教室,可同时容纳近300名学生强化情景教学,设有模拟产房、婴儿洗浴室、模拟婴儿室等专科助产试验室,一体化试验室等。三、专业建设目标树立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

10、创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含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日益增加需求。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提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高等技术应用性护理专门人才。在现有专业建设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强化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要求,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需

11、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础建设为支撑,从现在起,利用五年时间,把助产专业建设成为含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内容(一)深化学校和社会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创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同时,要求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助产实践能力,重视整体护理理念,职业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为标准,努力为学生全方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采取“大专业、小专门化”课程组织模式,用灵活模块化课程结构满足学生不一样需求。培养含有综合素质现代高级助产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

12、资引进、培养和稳定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专业师资力量配置愈加合理,素质不停提升。关键加强师资微弱课程引进和培养,引进或培养23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硕士。每个专业化方向培养或引进1-2名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人才梯队。高、中、初职称老师百分比为2:2:1。五年内教授、副教授达10人左右,其中教授12人。争取有老师能成为校级、市级或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老师或教学名师,形成助产专业学科梯队。(三)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室建设实训室数量、试验设备要确保试验教学和科研需要,一次能够满足学生实训,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保障。要重视试验仪器、模型不停更新和维护;要扩建、新建试验室,如基础护理试

13、验室、ICU试验室、形体训练试验室、护理站、模拟病房、诊疗学试验室、临床技能试验室等。添置试验设备,如多导同时统计心电图机、多功效护理人、褥疮护理模型、多种注射、输液输血、灌肠导尿等模型,和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机、抢救车、多功效升降病床、“一体化”试验室等建设。2.院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满足综合性临床实习基础上,为专业化方向落实专科实习基地,主动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主动开发省外和高层次实习医院,以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实习需求。(四) 深入完善课程建设 紧

14、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适应助产工作发展趋势、满足区域性社会需求要为目标,加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以目标任务为导向课程体系框架,加强妇科学及母婴保健、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等,突出助产专业特点。在专业技能培养中,除重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外,加大专科助产技术和职业资格技能培养。增加和助产工作亲密相关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小区护理等内容,将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编入专业课程体系。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五年内,努力争取省级精品课程达成12门,院级精品课程达成45门。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加大实践课开设百分比,加强实践课程考评力度。主动推进教学内容

15、、教学方法改革。激励主动开发课件,教学课程网络化,建立评选和奖励机制。 五、专业建设保障1.充足认识专业建设关键性、紧迫性在学院领导和指导下,充足发挥团体作用,调动全体老师主动性。组织专业建设自查自评,对发觉新问题、新情况,要立即进行修正、调整和补充。2.增加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对高层次学位学习,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对市级以上课题立项、一级刊物发表论文,给于激励经费。试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经费按年度设置专题经费。3.师资队伍建设实施 关键加强师资微弱学科引进和培养,使师资队伍在年纪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愈加合理。重视老师队伍“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

16、学团体建设,其做法以下:(1)激励中、青年老师攻读硕士、博士硕士学历、学位;(2)派送骨干老师去相关院校访问、进修;(3)专业老师参与临床实践,到医院顶岗实践和专业进修,不停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要求临床护理(含助产)专业课老师90以上必需成为“双师型”老师;(4)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硕士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或从高校、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老师;(5)外聘老师。聘用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技术骨干,通常要求含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中级职称者担任部分课程,院外顶岗实训完全由医院兼职老师担任。4.加强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主动加紧管理机构、教学机构完善,全方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尤其在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需深入加强和提升,以保障管理工作快捷、高效。依据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动态和方向,把握师生职员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分层次、相关键地大力开展师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