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11383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 ch shng池 上xio w chng xio tng,tu ci bi lin hu。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b ji cng zng j,f png y do ki。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译文: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xio小ch池 sng宋yng杨wn万l里 qun泉yn眼w无shng声x惜x细li流, sh树yn阴zho照shu水i

2、爱qng晴ru柔。 xio小h荷ci才l露jin尖jin尖jio角, zo早yu有qng蜻tng蜓l立shng上tu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树阴倒映水面是宠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柔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 早有一只淘气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解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严厉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伸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

3、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力量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育学生想象力,进展审美训练,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预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季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

4、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洁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 2、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许多诗,揭露统治者的浪费腐化,即出名的“讽喻诗”。他喜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

5、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诞生字词。 (2)同桌沟通,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2个生字:“首、采、无、树、爱、尖、角”,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察、指导。 四、古诗深析,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

6、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沟通自己的理解,相互启发、补充。 3、集体沟通,了解池上和小池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池上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沟通“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妙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柔嫩莲蓬的憧憬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蜜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当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淘气的感觉样子。(让学生

7、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朗读前两句,思索:你最观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得意、纯真与童年的欢乐、无忧、自由。) 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三)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觉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4、理解小池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

8、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疼惜,谁疼惜谁呢?泉眼疼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安静悠美的风光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疼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漂亮,那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解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爱,谁喜谁呢?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学问? 【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争论沟通,为学生供应畅所

9、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缘由、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得意。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爽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漂亮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教学中以漂亮的自然风光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忙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效劳。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帮助手段,但假如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表达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效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观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到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