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疑三探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11274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三疑三探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三疑三探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三疑三探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三疑三探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三疑三探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三疑三探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三疑三探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三疑三探反思 课改改什么。 -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感进修学校中教部吕艳斌 02年12月6日,由教育局局长梁德才,副局长宗德林亲自带队的47人学习考察“队伍”浩浩荡荡奔赴河南省西峡县,学习当今中国教育界较有影响力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临行前姚红霞校长对本次学习做了学习任务部署,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教研员关注三个关键词: 1、学生主体性的唤醒。 2、正能量的传递。 3、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实质性作用。通过学习,对比外面的课改经验,结合我县教学实情,我深深地思考着:我们的课改到底应该改什么。针对英语学科“学以致用ear

2、ningyusing。”的特点,英语学科应该怎样改。 “三疑三探”在做什么。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河南省西峡一高杨文普校长探索多年的教学模式。且该模式使西峡一高在近几年高考中连年收益;此外学生在科研等综合素养方面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和培养。该模式由个教学环节组成: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 “三疑三探”的关键词是“疑”和“探”,正如詹合顺副校长所言“疑问疑问,有疑便问”。课堂上教师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课上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课堂结构建立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课堂的操作流程看似复杂,其本质

3、就是把原本由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认知情况提出来;把原本由教师解决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激烈的讨论,发挥小组研讨的积极作用。这样,普遍性问题就可以在组内解决;难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质疑再探”的环节,拿到组外探究,共同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老师解决。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的意愿越强烈,探究问题时的气氛就越激烈,学生的参与面越广,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就越多。学生是在不断的思索,探究,质疑,解疑中获取新知,知识不是老师“讲”明白的,而是大家探索的结果。学生学习的过程经过设疑,探究,解疑,修正,内化的过程,理解更加深刻,那么也就更不容易遗忘。 我们一直在思

4、考着“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于“三疑三探”的实施者而言,只要情景设计合理,问题导入有法,学生主体性唤醒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遵循了教育规律。首先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明确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关注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引领,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长久,深远的意义。茶余饭后,学习“三疑三探”的老师们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质疑和看法。的确,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英语学科的听说课而言,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完整流程就比较牵强。听说课型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大量的语言练习,实践,进而达到信息内化,

5、吸收乃至于应用的目的,学生没有量的输入就很难达到量的输出。在五里桥中学的课堂实录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都显得薄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答题能力,试题分析能力确实很强。对于任何一种新的事物,我们要学习对我们积极进步的一面,并把那些制约我们前进的另一面因素作为借鉴,应该采取选择性的接受。 课程改革改什么。 一、课改要从教师的观念改起 很多课改专家都说“课改”应该从“改课”开始,我也赞同这一点。但是结合我县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的经验来看,单纯“改课”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教育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理念直接

6、影响着课改的实施情况。 自2021年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以来,我县已经走过课程改革的11个春秋。11年来,我县英语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表现有:在课改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他们思想转变快,课改意愿强,教学效果好,在学科队伍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且,他们的课在县里,市里举行的各种赛课活动(如:十佳课,评优课,视频课)中屡获殊荣,并多次受到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研员和省教研员的好评。可以说全县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课改的基本理念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很多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是“瞻前顾后”的。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教师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理解不够深入。怕搞了课改,输了中考。因此,就出现了有

7、外人(教学校长,教研员,同一学科老师)来听课就上“课改课”,关起门来就上“应试课”。因此,我认为我们的课改首先应该从教师的观念改起。正确认识课改和成绩的关系是教师“愿意改,跟着改,抢着改”的关键。横看那些声名显赫,成绩卓著的课改名校,我们看到了课改给他们带来的正效益。在021年的高考中,衡水中学以考入66个清华,3个北大,28个港大这样的好成绩,惊动了全中国,创造了教育神话;杜郎口中学,即墨28中学都曾经是濒临被撤并的学校,是因为课改使他们起死回生,成就如今的辉煌;西峡一高在课改中成就了高考连年成绩上升的喜人势头。这些学校之所以成功了,成名了,学校、学生、家长受益了,是因为他们轰轰烈烈地课改了

8、。 二、课改要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改起 学习回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的老师讲得好,课改校的学生学得好”。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和课改校的差别。老师讲的好,课上就讲得多,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会,因此,同样的问题讲了又讲,学生会的问题还要强调。5分钟的时间大部分都让老师细致,深入的讲解占据了。学生在课上的状态是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知识不是学会的,而是一遍又一遍讲会的。时间久了学生也就养成了“吃等食”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被扼杀了。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是课改留给我们的课题。我们不但要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且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好。我想课改的真正目

9、的是让教师从课堂中解脱出来,把本属于学生的“阵地”还给学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教师应该时刻为学生搭建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现自我的平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潜能,努力建立和谐互助的“生本课堂”。这样,学生在自主,和谐,快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才能真正体现课堂的高效。此外,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尊重生命,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表现。 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习是他们主动参与的活动,课堂展示是他们对自我能力的一种验证,课上每位学生都本着“我参与,我快乐”的宗旨思考着,研究着,参与着,同时他们也在收获着。在打造“生本课堂”这方面,多数课改校都有自己的程序规范。如:杜郎口中学的“0+35”

10、(教师+学生)、兖州一中的“5+10”(展示预习)、长乐二中的10+0+5(师讲+生学+检测),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这些课改名校在课改的初期首先用一些硬性的程序规范着教师的课堂。应该说,“程序规范”是对“个体经营”的革命,它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我们常抓不懈,当教师把这些“程序规范”运用娴熟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修改,补充、完善所谓的程序。也许我们在课改的途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明确方向,意志坚定。我想我们也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改革之路。 三、课改要从低效向高效改起 区分课堂的低效和高效是由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知识多少,学生的参与面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的。高

11、效课堂的关键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课改以来,不少课堂出现了,“素质教育,热闹就好”的奇怪现象。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似乎动起来了,但是走进他们,有的是“凑热闹”,有的是“看热闹”,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无人知晓。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我想首先应该设计高效的“任务链”,我县现在使用的教材是frit。这套教材的编者建议我们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有事做”,学习效率自然不会低。我认为高效的任务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的问题(任务)要有启发性和拓展性。 、学生的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学生的合作探究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4、课堂的

12、时间安排要有紧迫性和合理性。 要向短暂的45分钟要成绩,教师应该首先备好课。课上教什么。课上怎么教。都是教师要事先备好的。正所谓“有备无患”。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备好教材,把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加工整理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其次,备好课堂环节是节约时间体现高效课堂的标准,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使课堂流程顺畅、自然,学生的每个学习任务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完成,课堂才能是高效的;最后,学生的自主参与也要体现高效,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巡视、监督,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强调“自主”不是“自流”。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它是推动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催化剂。“关注后三分之一,打造高效课堂”是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英明举措。让我们结合我县教育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学习,思考,归纳,实施,为东丰教育更加辉煌的明天再尽一份力。 2021年12月17日 第 2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