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112659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庭教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庭教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庭教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庭教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 如何让孩子远离攀比教学目标: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2、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重、难点:培养孩子的正确消费观。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小海的生日小海过生日了,妈妈说请几位好朋友在家吃顿饭祝贺一下。小海说:“要知道,上次同学过生日,请我们到大饭店暴撮了一顿,花了3000多块!可你却让我在家里请客,又寒掺又小气,我才不丢人现眼呢!”妈妈说:“咱家的条件不一样,礼轻情意重嘛!”“你也太老土了!现在流行什么您都知道吗?钱本身并不重要,要舍得花钱才是硬道理!今儿多花点钱摆上几桌,立马挣足了面子;以后大不了吃它一个月的方便面,反正同学又不会知道. ”提问:大家看了这

2、个案例后有什么感想呢?(讨论、交流)师小结:是啊,现在的孩子受社会的影响,虚荣心变得越来越强,生活中喜欢攀比,下面请家长们再随我来看两组图片二、了解攀比心图1:这是过六一儿童节的一个情景。一个同学说妈妈给他买了一部手机,另一位同学马上就说他爸爸给他买了两部手提电脑。这就是攀比现象。图2:这是一次放学的情景。有汽车接送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可这位同学还觉得爸爸车子的牌子还不够响,让他很没面子。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高档型消费品的追求者,这种盲目攀比现象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危害呢?(讨论、交流)三、攀比心的危害过渡:是啊,正如你们大家所说的攀比危害有很多,我在此也做了以下几点总结。1、 分散精力,影

3、响孩子的学习2、 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3、 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如果一旦养成了这种生活习惯,这类学生动辄向家长要钱,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发脾气,习惯成了自然,长大了就很难改了。4、 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个别学生因为攀比消费面搞得“债台高筑”,以至于干上了小偷小摸的事,甚至走上抢劫等犯罪道路。四、远离攀比心的方法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的心态,家长们也不要着急。孩子攀比心理的养成不能全怪孩子,他们毕竟年龄尚小,生活经历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这就需要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下技巧,选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导语:那

4、么如何让孩子远离攀比心呢?方法一、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采取冷处理先看一个对话:孩子:“妈妈,你再给我买个新文具盒吧。”妈妈:“上周不刚买了一个新文具盒吗?怎么又要买?”孩子:“我的文具盒功能太少了,我同桌的功能可多了,可以削铅笔,可以当小镜子用,打开后还是三层的,非常方便,妈,你给我买个比他那个功能更多的吧!”面对孩子的唠叨,家长们可以试着对孩子的这种过分要求不去理睬,做家长的不能轻易为孩子的要求所动,也许小家伙很快就把买文具盒的事情忘记了。其实当孩子要求购某种奢侈品时,妈妈切不可轻易满足他们。妈妈可以先了解孩子购买该物品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妈妈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

5、取冷处理。也就是对孩子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妈妈还可以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深入教育,告诉他,其实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方法二、订立规则一个叫帅帅的小朋友。在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与他订立了一个购买规则,其内容如下:1、每学期开始,可以购买一身新衣服,但价格不能超过200元。2、每个月购买一次书本、玩具等,但课外读物只限一本,玩具只限一个。3、如学期末学习成绩有进步,可以奖励他。在订立规则的同时,妈妈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让他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和珍惜。方法三、将攀比转为动力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的心

6、理有竞争倾向,想要在某方面超越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案例一个叫丹丹的女孩子胆子特别小,直到现在还和妈妈在一个房间里睡觉。一天,妈妈想锻炼一下她的胆量,便对丹丹说:“咱们隔壁那家的小朋友真棒,才上二年级,就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我们家的丹丹也很棒,今天在你的小房间里睡觉怎么样?”看着孩子表现不乐意的表情,妈妈紧接着就说:“丹丹是个大孩子了,都已经上三年级了,如果让同学们知道你还跟妈妈一起睡,会嘲笑你的。”在妈妈的慢慢引导下,丹丹终于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了。此外

7、,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共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项目,如钢琴、绘画、唱歌、舞蹈等,增强他们在这此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其人他伙伴攀比了。方法四、巧妙利用故事诱导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要特别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普遍爱听故事,妈妈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儿童励志的故事书;另外,妈妈还可以在晚上让孩子做完功课后,或周末闲暇时光,为孩子讲一些历史名人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等,引导孩子以故事中的人物为自己行为的楷模,自觉向他们看齐。同时,妈妈还可以利用故事引申的道理,较早地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天平,进而使孩子远离攀比虚荣等坏习惯。五、作业布置请家长回去之后对孩子进行一个调查,看看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方面喜欢攀比?并采用以上方法去尝试家庭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