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静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11049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晓静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晓静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晓静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晓静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晓静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 杨晓静因为没有领到学校发放交流的书,所以到网上收索老师应该看看那些书,当时就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住了,我很好奇,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嘛,如果形容学生没有主见跪着学习那还是有可能的哦,所以抱着好奇心读了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不教条,不生涩,不官僚,不故弄玄虚装腔作势。书的第一章永不凋谢的玫瑰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学校里一朵大的难得的玫瑰,遇到校长,听了原因后还另外再折两朵送给小姑娘,我觉得我可能就是吴非老师的那些高中学生,虽然我不会斥责小女孩但是我也会从道德方面的教育:公共财物不能私自摘的,或许我就是那个跪着教书的人,只是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和所谓的德育等方面的培养,而没有站在一个人性

2、方面的考虑。整本书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学习了。或许这个比喻有点太直观了,可是包涵的深意确实如此的,作为老师,如果自己都没有自己的批判精神,可能真的就是教书匠了吧,就像书里说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同学生一道探究事理,探究一种现象的成因。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假设,拓宽求证的思路,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如果教育者不愿教学生探究和发现,学生没有质疑思考的禀赋,全社会却年复一年地空谈“诺贝尔奖”,那才让人欲哭无泪呢,可是我们是怎样的呢?书里表达了很多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了热爱的品质,教师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有职业的激情,才能不断地进

3、德修业,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自然,才有可能成为高尚的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要热爱学习,可是我们呢?因为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很多以后,反而把自己最主要的忘掉了,我们也是要热爱学习的啊,热爱工作,可我们就像孩子被动学习一样安放在学校的每一个岗位上,被动的旋转着,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教书育人,我们或许被动的发现摸个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被动着去实践一些教学的方法,去总结一些经验,去探索一些新的教学领域,可是有谁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去做一些事呢?是想去做些事呢?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现在的高考大环境下,我们市区乃至学校都要进行考试评比,家长也只认分数,而我们在心力憔悴的同时还要面对我

4、们自己最切身的实际生活,工资太低,没法付房贷,没法对上孝敬老师,对下抚养孩子,给他们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我们自己的人际交往应酬,当这些纷繁而至时,我们没法静心思考我们该做的和怎样把它做的更好,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都想做一个优秀的人,不然在一些讲课大赛里都有人暗自伤心(这里有我)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后都有人独自垂泪,每次参加一些技能比赛都有人背地叹气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只不过在这样那样的理由里慢慢的变了,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的模样了。最后还是用吴非老师的一句话吧:凭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年,我自以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惟一可以“静”的可能只有个人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