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10588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德育建设应与时共进近年来,随着新时期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政治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在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 学校德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新变化,大力拓展增强学校德育的丰富内涵,从学校德育理念、学校德育内容、学校德育载体、学校德育机制与学校德育方式等方面进行 创新。 一、 树立德育建设新理念 德育工程,要始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学校德育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进行德育创新,树立全新的德育工作理念。学校德育要树立以人为本、个性化德育、和谐共进、实践育人的

2、理念,全面推进德育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 树立“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要突出人的发展, 把教育和人的幸福、 终极价值紧密结合起来, 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宗旨。学校要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真正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学校德育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在感情上需要关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校要用真诚的情感与广大学生建 立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处处以情入手、以情动人、情理交融,在充满爱的氛 围中培育学生高尚的灵魂。 2、树立个性化德育理念 、 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

3、有创造性。个性发展是全面 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德育个性化观念就是要在德育教育中倡导个性化教育,我们这里所说的个性化教育,就是在不违背总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其特长,鼓励每个人按照社会需要的方向自由、全面、健康地成长。这样的学生应学具有自由选择、独立决策、敢于争先的能力和品质,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敢于担当责任,承受能力强,身心健 康。个性化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育更显示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所以学校应树立个性化的德育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4、 二、 充实德育建设新内容 学校德育环境、德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充实德育内容。新时期学校德育内容要更加注重 21 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逐步改变德育内容忽视学生需求、 理论性较强, 使学生感到乏味、脱离实际生活, 缺乏兴趣的局面。在坚实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将一些新的德育内容如网络道德教育、生命 教育、 合作精神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等内容纳入到德育内容中来, 融入学生生活, 是德育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到达与时俱进的目的。 1、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 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5、要思想武 装教育学生。教育他们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 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 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 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中,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2、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教育 、 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文化传统的国家, 学校德育更应注意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意念、伦理道德乃至价值 观念都发生变化,但是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延续下来的中华文化及传统美德,仍然是我国道德建设中需要继承和发扬

6、的。 儒家伦理始终可以是贯穿德育教育的一 条主线。我们不仅要强调继承仁、义、谦、忠、孝、恕等中国传统美德,而且还应将其中一些观念和内容进行现代的诠释,鼓励人们用这些伦理思想塑造自己。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 社会发展,竞争加剧,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应该制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条例,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关怀工作小组, 完善从辅导员 (班主任)到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行心理咨询值班制。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要根据青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 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

7、、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辅导,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三、 拓展德育建设新载体 学校德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学校德育载体的种类众多,而且各有其特点, 对于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积极探索巩固己有载体, 发展新载体, 优化德育载体建设,将成为发挥德育作用的重要一环。学校德育一方面要注重传 统载体的现代化,对其不断地更新,如继续巩固课堂教学载体、拓展社会实践载体、优化管理服务载体、健全校园文化载体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新载体,利 用现代科学传媒技术,增强教育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应增添网络新阵地,如何主动占领这个新阵地,实现德育工程与网络的对

8、接也就成新课题。为此,信息要开通思想政治 教育主题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德育程的信息化和德 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机整合。 用权威的正确的主导声音去引导一批人, 使他们成熟起来, 富有激情地学习、生活。四、探索德育管理新机制 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保障。转换创新高校德育机制,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德育机制创新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建立一套德育工作机制,在继承发展传统学校德育机制同时又有新的突破,主要包括预警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调控机制等内容。以学校教育为主,面向社会开放,实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管理体制,形成“上下沟通, 纵横连

9、锁,立体覆盖,内外结合”的特色。 五、 创新高校德育方式 要注意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当今德育工作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 这种困惑的实质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被视为一种孤立的系统存在,一方面使德育陷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德育在实际上显得无效。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新德育方式。坚持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主体地位,适应学生自主意识强、思维活跃和勇于实践的特点,调动学生独立思 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确立参与式、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利用“知、 情、意、行”四要素的结合互动过程,创建一种贴近现实、具有亲和力的德育教育方法。 前苏联著 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说过: “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

10、十分重 要的因素之一。 ”确实,道德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效果会更好。隐蔽性德育最大优势是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容易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的道德品质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发展、变化的,故而,行为的指导者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按照统 一的德育要求前后协调一致地去影响和指导教育对象。 由于被教育者生活在纷杂 的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交往也是广泛而频繁的,所受各种影响复杂多样。在如此背景下进行道德教育, 若各方面的教育认识多元化, 步调反差, 相互矛盾, “合力” 的教育作用就会相互抵消, 甚至导致受教育者思想混乱以至行为不良。 因此,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德育网络,已 成为当代德育以至整个教育的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