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102409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2月月考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单选)1. 目前,哈尔滨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3. 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5. 人体进食摄入的六大营养物质中,一些做为细胞再生的原料,一些为人体提供活动的能量,另一些则肩负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的重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6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一丙氨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

2、一,右图是一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一丙氨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B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C含有四种元素D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有机物7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及时打开门窗,但不要触动电器开关 B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沾在衣服上的油污可以先用适量的汽油洗涤,再用大量的清水洗 D实验中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8在实验室里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肥皂水,搅拌

3、取样,分别加明矾,搅拌B食盐和纯碱取样,分别加入食醋取样,分别尝味道C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看价钱,比价格D黄铜和黄金取样品,分别灼烧取样,分别加过量的稀盐酸9. 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03+2HCl=NaCl+H20+C02 复分解反应 B.闻气味鉴别碳铵: NH4HC03 =NH3+H20+C02 分解反应 C.用稀硫酸除去锌粉中混有铁粉:Fe+H2S04=FeS04+H2 置换反应 D.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02=CaC03+H20 复分解反应10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4、 )选项事实解释A浓盐酸敞口放置浓度会变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金属铁的热胀冷缩温度高时原子变大,降温时变小C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物质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D稀硫酸能导电溶液中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灼烧硫酸钾:不熔化,跳动有爆裂声 B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变成蓝色 C向无色的酚酞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粉末:溶液变成红色 D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冒白烟12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 B地壳中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元素是地壳中

5、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C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其中氮气和氙气都可以用于医疗麻醉 D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中都含有碳元素1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A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最多B60时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C40时A物质60g放入50g水溶解后升温至6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D物质C中混有少量A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物质C14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有不正确的是( )编号物质(主要成分)杂质(少量)选择

6、的试剂及操作A氯化镁溶液氯化铜溶液过量的镁,过滤B铜铁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C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过量的稀盐酸,过滤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量的灼热的木炭15. 取l0g变质的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向烧杯中加入l00g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则反应结束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是( ) A. 107.8g B. 7.8g C. 110g D. 102.2g二、非选择题 16天然彩色蔬菜面条由蔬菜和面粉制成,把榨好的各种颜色的蔬 菜汁放在面粉里和面,就变成蔬菜面条了,具有口味独特和营养丰富的特点。天然彩色蔬菜面条提供了(1) 营养素;小 麦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施用某种氮肥,导致土壤

7、酸化和板结,这种 氮肥的化学式是(2) ;这种氮肥也不能与熟石灰一起施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3) 。17现代交通已经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全世界范围内都提倡绿色出行,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既健身又环保。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行车的材质多采用铝合金,主要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是 ;(2)自行车链条涂抹润滑油,既减小阻力,又可防止生锈,其防锈 原理是 ;(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便携式灌装充气罐,只需稍稍振荡就可快速的为车胎充气,同时还能修补被扎坏的车胎。其充气的原理可认为是罐中的硝酸铵分解生成空气中两种主要的成分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18下图为在

8、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化合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2)画出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19化学的学习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等,初中化学我们做过许多的实验,观察过许多的实验现象,例如:若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图中C可以归为 组,理由是: 。20右图是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实验 装置图的一部分,请回答: (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并补充完整装置图; (2)若含有碳酸根离子,你能观察到右侧装置内的

9、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21在我们学校的洗手间、水房内都粘贴了右图所示的标志。 学校粘贴这个标志的目的是(1) ; 请写出符合这一主题的另一种做法(2) 。22. 如图所示,用分液漏斗向盛有碳酸钙粉末的锥形瓶内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图中位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中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请你解释原因: 。稀硫酸B氧化铁A23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3个圆形表示C(氢氧化钡溶液)、D(碳酸钠溶液)、E(氯化 钡溶液)三种物质,将C、D、E三个圆画到图中A、B周围适当 的位置,并标出物质(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生成

10、水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与B反应的现象: 。24一次探究实验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杯溶液,分别是镁盐、铁盐、银盐的溶液中的一种,将三杯溶液标记为l、2、3号,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三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什么? 【探究实验1】【表达与交流】甲同学认为l号溶液中的溶质不是硫酸铁,一定是硝酸铵,你认为他的结论(1) (填“正确”或“不正确”)。【探究实验2】【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2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 是硫酸镁,请你对乙同学的结论给与评价(2) 。【探究实验3】根据上述实验,丙同学取少量2号溶液少量分别与l号和3号溶液混合,均立即出现有(3) 生成的现象,由此小组同学

11、确定了三种溶液中分别含有的溶质。(实验中不涉及微溶性物质)【解释与结论】探究实验3中2号与3号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请帮助他们将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写在烧杯的标签上。25某化学活动小组欲用纯碱制取烧碱,做了如下实验:现取20g纯碱样品(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向其中加入34.1g水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100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7.1%的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一种不饱和溶液。请回答问题:(1)上述实验步骤中,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2)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参加反应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4)求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5)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DADC 6-10、BDDBB 11-15、AABCA二、非选择题 16.(4分)(1)维生素和糖类 (2)(NH4)2SO4(3)(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2分)17.(5分,化学方程式2分)振荡 (1)密度小、硬度大 (2)使链条与氧气和水隔绝 (3)2NH4NO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