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内涵.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05426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化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一体化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一体化内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乡一体化内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乡一体化内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内涵.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一体化产生背景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基本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

2、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不同理解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

3、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实现方式稳步推进城市化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然而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

4、1/2,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1/4。我国农民人均耕地约为世界农村人均耕地的1/3。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使得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纯收益率太低。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城市化,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量,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改变我国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农民向城镇转移主要靠市场的力量,但是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特别需要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加大对农村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高

5、,消费比重太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比较小。投资比重过高也是我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我国应该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消费比重,降低投资的比重,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逐步达到能够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央政府应该逐步增加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转移支付,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积极探索农村医疗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问题,为今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逐步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中

6、央政府对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 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当务之急是应该从体制上解决城乡居民机会不均等和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问题。我国需要创造条件尽快取消对农村居民的各种非国民待遇的政策规定,取消现存的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农民有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和法律环境。 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农民负担过重一直是制约农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乡镇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则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全国乡级供养人员达800多万人,每个乡镇平均200人左右,大大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因此,精简乡镇政府机构,缩减政府

7、办事员数量,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2004年,由于积极贯彻中央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方针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目前需要积极探索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今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居民逐步减少,应该相应地及时减少乡镇政府机构编制,缩减办事员数量。 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繁荣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研究,通过引进良种,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业丰收,提高农民收入。与此同时,还需要健全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

8、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工商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资金短缺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繁荣农村经济,首先需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时,需要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按照公平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把保障农民发展权放在首位,尊重农民选择权,尤其要防止把城乡一体化当作圈地、剥夺农民的工具;要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进一步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协作和联系,鼓励城

9、市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改变资源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还要按照公平的原则配置公共资源,尤其是财政资源以及公共服务资源,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萧山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区委、区政府根据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趋势审时度势作出的民心工程。本文试图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入手作一解读。 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论述来分析。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阶段,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过这是

10、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中世纪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恩格斯在西方城乡矛盾最为激化时期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标志:一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二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明确提出:“把农业同工业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斯大林认为“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标志之一”。西方学者霍华德的社会城市理论主张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

11、德提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些观点为我们今天完整地理解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指导,即城乡一体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 其次,从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关系演进来认识。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看,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分隔、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到城乡一体四个阶段。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生产力比较低下,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城乡分隔或对立,城市文明远离农村,这是起步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

12、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乡之间由对立逐步转向有机联系,导致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城市人口的快速上升。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乡联系逐步进入城乡融合,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生产力高度发达,城乡差别基本消失,城乡居民共享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从我区情况看,2002年城市化水平为43,到2007年将达到60,对照城市化基本规律,将逐渐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加速融合,直至城乡一体的新阶段。 第三,从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来认识。城乡一体化

13、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是由多要素组成的系统,内容十分丰富,一般说来,涉及到以下内容:一是城乡政治融合,消灭城乡人民在参与国家政策、决策方面的差别,在生产关系上体现共同利益,如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二是城乡经济融合,城市发挥核心作用,乡村接受城市的部分功能,成为城市的功能体。城市重点提升产业集聚容量,促进产业集约化,乡村重点整合工业布局,促进工业园区化。三是城乡空间融合,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实现规划布局一体化。四是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城乡在空间对比上差距不显著,输入、输出关系合理,物质、能量循环途径完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使城市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五是城乡人口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居住着大量农业人口,城市聚集着拥挤的工业人口的畸形状态。六是城乡文化融合,使整个社会成员都充分享受现代精神文明。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市像农村,农村像城市是最大的败笔。城市和农村应该有区别,农村也有它的历史文化,农村景观也是一种文化。农村因其规模小,不可能配置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靠发达的交通网,就近享用城市的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应是指城乡在经济上彼此分工,在政治上互相平等,文化上各具特色,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区域整体。-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